ZKX's LAB

【决战脱贫 逐梦小康】通渭:织密兜底保障网 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020-12-04新闻7

近年来,通渭县始终坚持把兜底保障工作作为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后防线,坚持抓脱贫与防返贫相结合,狠抓兜底保障政策、责任和工作落实。聚焦脱贫攻坚、特殊困难群体,织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切实确保小康路上各类困难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今年74岁的通渭县陇阳镇周家店村显庙社村民丁建西无儿无女,年轻时过着一个人的漂泊生活,等年龄大点了,他发现自己没有存款、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没有着落的丁建西一下子慌了神。他的这一情况其实早被镇村干部“盯”上了,因为他的情况符合国家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政策,从60岁开始,丁建西老人连续14年的基本生活费用政府几乎全包了。

通渭县陇阳镇周家店村分散特困供养户丁建西:“发的钱每月一次,今年给的东西多,床单被套、两套外套、两双鞋、一个布衣柜、一个三蹄桌,还有一个厨柜、一个电饭锅、电热水壶和烧水壶、洗脸盆、脸盆架子、毛巾、五袋洗衣粉,拉了一吨煤。”

为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通渭县把像丁建西这样没有子女、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范围,根据本人意愿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也可以选择在家分散供养,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近亲属家寄养;全面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实现基本保障;实施好部分困难群体享受“低保”“五保”政策,实现重点保障;对重度残疾人、无劳动能力等特殊困难群体采取集中供养和医养结合策略,对所有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应兜尽兜”。

通渭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文刚:“八年以来,发放救助资金十多亿,确实让一些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老百姓,兜牢他们的生活线。”

为了不光让像丁建西一样的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有保障,还要让他们生活有质量、精神上更快乐,让他们有一个干净舒服的居住环境,通渭县统筹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启动运营了通渭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平凉春晖养老服务公司负责运营。中心按照特困供养人员自主、自愿的原则,对各乡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有服务需求、有经济能力的城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照料护理服务。同时,各乡镇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特殊困难群众居住室内外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个人卫生彻底清洗、脏乱衣被大撤换,为特困供养对象提供了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人半个月来一次,来了洗床单、枕巾,擦玻璃、窗子、门、桌子,扫地,量血压这些,服务很到位,对他们的服务很满意。”通渭县陇阳镇周家店村分散特困供养户丁建西告诉记者。

平凉春晖养老服务公司负责人张乾:“我们总共签约了17个乡镇269名老人。主要提供居住环境的清扫、个人卫生的清洁、衣物被褥清洗以及健康状况监测,还有家里水电煤日常隐患排查。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在此,我也呼吁全县的一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积极加入咱们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中来,为全县的养老事业奉献爱心、奉献力量。”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助。这是老年人生活的最好状态。今年9月,通渭县中心敬老院和综合福利院建成运营,使全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敬老院入住了一部分全县集中特困供养人员,采访当天上午十一点,记者来到敬老院时恰好碰见一位打拳的老人在众人的掌声中结束了他的表演,说要准备去吃饭。在通渭县中心敬老院,记者陆续碰到了写字作画的老人,喝罐罐茶的老人和谈心聊天的老人。今年81岁的寺子乡入住老人姚琛担心过两天儿子接他回家,他说,回到家,他就是一个人了,因为他平时吃素,在敬老院工作人员都是为他单独做饭,在这里他过得很舒心。

通渭县中心敬老院入住老人姚琛:“我要来这,儿子有点不同意,说儿子儿媳都有,跑到养老院,嫌丢人。想要到这里享福时,挡着不让来。今天我的四儿子说要来,专门过来看我在这里过得好不好,如果看着说情况不好,还想让我回家,我说不去,在家一个人要做着吃呢、喝呢,没人侍候。我吃素,在这儿都是给我单独做饭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通渭县中心敬老院的护士们认为,每天能为老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老人们从开始的抗拒到现在的信任,就是在这种熟悉和互动中,让入住老人们感受到了像家一样的温暖和感动。

“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候,护士都让别着急,慢慢来,服务的很好,很有耐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人告诉记者。

通渭县中心敬老院护理长呼燕春:“护理服务流程中给老人洗脚,老人不配合,但是经过我们护理员的悉心照料,取得老人的信任,现在工作也比较顺利。”

“在养老院的话很多老人有慢性疾病,刚开始的时候老人不愿意接受我们为他们服务的,现在的话,药品交到我们的手里,每天我们按时给老人分发药,老人每天都很客气的说‘谢谢你’、‘麻烦你’,‘你每天这么关心我们。’”通渭县中心敬老院护士邓雪梅说。

除了特殊困难群体,农村兜底保障户和弱势困难群体也是通渭县纾难解困的对象,陇阳镇周家店村村民韩牛娃家里供着三个学生,两个上大学,一个在高中就读,他本人腿部残疾。他坦言,要不是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他连三个学生的生活费都没法供给。

通渭县陇阳镇周家店村村民韩牛娃:“享受的低保大概两万一千元,残疾人两项补贴一千八,还有物价补几百块钱,现在就靠这些供学生读书,政府的政策确实好,要不然两个大学生没办法供。”

据悉,通渭县现有社会综合兜底保障对象8203户23362人。“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01亿元,农村低保金5.23亿元,特困供养金6904万元,临时救助金5801万元,救助11.7万人(次),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特困供养应养尽养、临时救助应救尽救、残疾人“两补”应补尽补。

通渭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文刚:“我们现在突出救助对象的精准性、操作的程序科学规范、政策宣传到位,兜底效果日益显现。全县一年发放救助资金两亿多,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通过这几年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做到了农村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应补尽补,特困供养对象应养尽养,让困难群众生活不出任何问题,兜牢织牢生活的底线。”(记者 李苏敏 刘灵 杨德权)

#低保#养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