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技术添翼 多赛道领跑

2020-12-04新闻2

市民在体验VR数字装备。

文交会上VR博物馆相关介绍

4k高清摄像机正在进行拍摄

广州新动力新兴产业系列观察之六

11月22日下午,“2020广州文旅新业态成果展示会”主舞台,“粤港澳电竞明星邀请赛”决赛开赛。暨南大学的JNU战队和华南理工大学的NLG战队以一场精彩的对决引爆现场。轻松、日常、老少咸宜的气氛,折射出文化“新业态”在人们生活中融入得越来越深。而这正是广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底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今年上半年

广州互联网游戏营收增长35%以上

YY的短视频业务营收增长32%

三七互娱营收同比增长33.76%

网易在线游戏业务同比增长14.1%

逆势上扬:顶尖企业聚集激发活力

根据统计部门数据,疫情期间广州文旅企业整体受到冲击,但在互联网搜索服务产业,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产业,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产业,以及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产业等方面,企业营业收入却逆势大幅度增长。

产业的活力,源自于强者云集,互相促进。广州恰恰集中了一大批有创新能力,有核心技术,还有市场占有率的高水平企业:总部位于广州的微信继续领跑社交媒体市场,活跃用户占比高达79.12%;网易游戏、三七互娱等引领游戏行业第一阵营;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泛娱乐产业领域,YY(欢聚时代)、虎牙直播均为行业巨头;酷狗、荔枝FM等数字音乐龙头企业在数字音乐领域玩得风生水起;UC、有米科技、百田科技等互联网数字企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产业繁荣来自于不断创新。11月2日,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正式揭牌就是一个例证。此外,今年2月,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出台,让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发展插上了“再腾飞”的翅膀。人工智能、大数据、5G、VR/AR、AI、4K/8K、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文化领域的深度渗透和应用,增加了文化的科技附加值,培育壮大了数字文旅、数字动漫、在线旅游、智慧传媒、数字文博等新业态。

随着文化与各个领域交融越来越深入,广州“文化+”的跨界产业集群正在快速成长。各种高端会展的蓬勃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如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成为国际知名的纪录片节;中国国际漫画节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号召力最强的国际性动漫游戏产业盛会。这些会展活动,不仅集聚了广州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产业,而且与广州正在大力推进的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基地、文化金融创新发展基地、文化装备生产基地等的建设紧密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故事:将市场需求与产品研发紧密结合

要在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当下文化产业从业者跑赢市场的关键。比如酷狗音乐,从PC端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直领跑全国数字音乐赛道。而他们的秘诀就在于创新。

记者从酷狗音乐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已经申请专利数超1800件,自主研发的技术处于业内领先地位,此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字音乐个性化准确推荐平台”则被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评为“2019年百家大数据优秀案例”。

有了先进的技术,更需要将市场需求与产品研发紧密结合,围绕“音乐”打造出更多受到用户欢迎的创新产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就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创新的基础之一,在于酷狗拥有超4亿的活跃用户,他们不仅是庞大的消费群体,更是宝贵的数据资源,为公司提供了海量、真实、优质的用户反馈,从而反向推动市场布局和产品研发的优化;另一方面,基于海量的用户及其多元的需求,公司的音乐产业链布局亦在不断拓宽,并在音乐综艺、音乐文创、音乐虚拟偶像等衍生内容领域进行探索。

内容供给创新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酷狗从音乐创作和生产环节切入,持续推出多个项目挖掘和扶持音乐人成长,从而实现产业上游供给端繁荣发展,并推动优质内容的多样化。

展望“十四五”

专家解读:

构建广州文创产业价值链

谈到广州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文远竹认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必然选择。广州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文化、科技资源丰富,具有建设和引领大湾区文创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条件和优越发展环境。从产业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能充分挖掘产业集群的潜能优势持续渗透发力,促进广州及大湾区文创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又能解决产业发展和区域协调中的现实问题,凸显出大湾区的产业融合引力,实现文创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传统制造业等其他产业一体化、协同式发展。

文远竹认为,要在战略定位上明确文创产业集群发展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构建起广州文创产业的价值链,推进大湾区文创产业集群的融合创新,发挥其创新引领、资源聚集的核心功能。

记者手记:

大步前行做好基础保障

为优化环境,近来广州市文旅主管部门落实了很多举措:通过“优化审批服务”、容缺审批、压缩审批时限、减流程、减材料、可网办、零跑动等具体措施,推动“不见面审批”,提升网上服务能力,让“一门一窗”率、可网办率、零跑动率都达到了100%,“即办”率达到64%,承诺办结期限比法定办结期限压缩了84%,实际平均办结时间比承诺办结期限减少2天,比法定办结期限平均减少了17天。

这些数字如果不是企业经营者,一般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感受不到。它们是广州文创、文旅产业大步前行的基础保障。把“后台”的工作流程理顺,制度厘清,在“前台”办业务的人才容易把成本降下来,效率提上去。广州的营商环境就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不断优化。

#行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广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