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山海经》异兽:5种凶蛇现身必有旱灾,学者:真相没有那么神秘

2020-12-04新闻6

人类自诩为灵长之王,地球的主宰者。但在某些方面,还真赶不上动物。

比如,第六感知。

也就是说,某些动物的听觉、平衡感知、嗅觉异常灵敏,可以在大灾害之前提前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激发保命本能。

然而,能创造伟岸文明的人类,恰恰失去了这种神奇的感知能力。

传说中的物种——龙,能够行云布雨。也是基于这种感知能力上的艺术化创造。众所周知,龙是由九种不同的动物组合而成。

而其中一种原型,可能就是上古时代的巨鳄或是恐龙遗种,能在下雨之前感知到空气湿度,所以常常在河边吼叫。

这一现象被对自然认识有限的古人看到,可能就会以为,这种动物是可以召唤云雨的。这种基于蒙昧的观察,便是神话创造的灵感源头。

但本文我们所讲的5种动物,以及其可怕的能力,并不适用于这种感知能力。而是要用反向逻辑去分析。

山海经中的5种凶蛇,现身就会有大旱。该怎么解释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到底是哪几种凶蛇。

第一种,肥?(月字旁换成虫,读wei)。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在太华山有一种蛇,名字叫做肥?,有六足四翅,现身必有大旱。

而这种蛇不只是出现在山海经中,民间也多有记载。而且,还有不少的目击者。

比如,明朝就有多次目击和记载。万历年间,有江西山民在山中见到过一条六足大蛇;同年,袁宏道所著的《华山记》中记载,六足大蛇就是肥?,现身天下必有大旱;崇祯年间,也有人在湖北见过一条类似的大蛇。可能就是肥?。

可见肥?并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生物,更可能是一种在明朝之后灭绝的生物。但这种生物现身为什么会有大旱?咱们先说完其他三种凶蛇再解释。

第二种,肥遗。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浑夕山是一座荒山,盛产铜和玉石。有一种怪蛇,一颗头两个身子,名叫肥遗,无论在哪出现都会发生大旱灾。

这种蛇跟第一种名称很像,但并非是一种。不只形态迥异,而且出现的地点也不同。所以,应该是两种生物。

这种怪蛇的记载就少多了,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击证人。应该是比第一种怪蛇更为古老的存在。

第三种,??。

《山海经·东山经》记载:独山,也盛产铜矿和玉石,像是黄色的蛇,有鱼鳍,身上有光泽,现身必有旱灾。

这种生物的历史记载几乎没有,所以也应该早就绝迹了。

第四种,鸣蛇。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鲜山上有一种蛇叫鸣蛇,身体如蛇,有四只翅膀,见之会有大旱。

说完这四种蛇,可能诸君早就发现了一点。

尽管这四种生物存在不同的地带,但生活环境都有一个特征。

比如,肥?生存的太华山,高五千仞,广十里,没有鸟兽出没,只有这种怪蛇生存;肥遗生存的浑夕山、??生存的独山,以及鸣蛇生存的鲜山,都有类似的特征。

干旱、没有草木、盛产金属和玉石。简直都是不毛之地的特征。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以上四种生物根本就不是蛇,而是蜥蜴。蜥蜴的习性喜阳喜干,所以其生存环境本就是干旱地带。

也就是说,并不是怪蛇出现导致的大旱,也不是怪蛇能感知大旱,而是在大旱之后,这些生物才有出没。

山海经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还有见之大旱的四种鸟类。

栒状山中的?鼠,崦嵫山的孰湖,钟山的鵕鸟,令丘山的顒。这四种鸟类的外貌特征,明显指向一种现代常见的鸟类——猫头鹰。

而猫头鹰以鼠类为食,而大旱季节,往往会导致鼠患。所以,并非是猫头鹰能预示大旱,而是大旱时期才会大批量出现。

因此,古人将之称为大旱的征兆。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见之有洪灾的鸟类,蛮蛮鸟和胜遇鸟。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两种鸟习性上喜欢吃鱼,而洪水泛滥的季节,鱼类繁多,所以才导致这两种鸟出现。

综上所述,可见神话的基础来自先民的观察,而这种观察往往很主观,臆想会导致某些神秘且不可知的生物出现。而我们的科学论断能解释一切,如果还有不能解释的,那应该就是科学还没到足够发达的地步。

#名著典籍#大旱#凶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