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表现出色,细节优秀,评测声阔Liberty2Pro

2020-12-04新闻9

在近两年,无线蓝牙耳机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品牌也贯彻着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观念,争相推出自己的产品,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产品线覆盖面非常广。

曾专注国外市场的Soundcore,在今年以中文名“声阔”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早在去年的时候,Liberty 2 Pro真无线蓝牙降噪耳机就荣获10位格莱美获奖专业调音师的联合推荐,而且还被世界知名媒体Forbes推荐为“True wireless chanmpions”(真正的无线冠军),可见Liberty 2 Pro的实力确实不一般。

最近,我也拿到了这款好评不断的Liberty 2 Pro,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真香。

一、包装&设计

打开快递后一看这个盒子,果然是声阔的风格,和Liberty Air 2的包装几乎一样,打开方式也一样。

但是打开包装后,看到这个充电盒还是很稀奇的,看惯了翻盖的那些充电盒,Liberty 2 Pro的充电盒让我眼前一亮。

盒子前面有三个电量指示灯,只要一打开盖子,就会亮,显示电量。背面则是Type-C的充电口,很贴心的有防尘堵。旁边有一个圆形的小按钮,按一下可以查看充电盒的电量,还可以重新配对耳机。

区别于翻盖的设计,Liberty 2 Pro的充电盒是滑动式设计,和普通磁吸合盖充电盒相比,这个真的太解压了,而且阻尼和段落感控制的很好,没事就想滑几下。充电盒是亲肤材质,耐脏且不易留指纹,大赞!

耳机带磁吸,放入充电盒差不多的位置就会自动吸附,我第一次往充电盒里放耳机的时候,摆了好几个位置才放进去。。。这种扁平的充电盒确实不如Liberty Air 2那种充电盒好放,但是习惯之后也很方便。

包装盒的第二层有一根USB-A to Type-C数据线,6组不同大小可更换耳帽,小/大号耳翼(中号在耳机上),再就是说明书、保修卡等等,有过Liberty Air 2的用户对这个布置一点都不陌生。

二、体验&细节

黑灰的颜色搭配不管是男生戴还是女生戴都很搭,金属质感的点缀也讨人喜欢,上面的logo是镜面的,细节到位。

我刚拿到耳机的时候,还在说怎么没有指示灯,后来发现原来是藏起来了。

此次Liberty 2 Pro采用的是按键控制,而Liberty Air 2采用的触摸控制,虽然按键不如触摸那样高大上,但是我还是更喜欢按键设计,不会出现误触导致播放暂停的情况。

耳翼是亲肤材质,很舒服,缺点是沾灰。

拿到一款新耳机,除了正常使用外,煲机是必须要有的。目前煲了十几个小时,音质比刚拿到手的时候会好一点,煲机还是很有必要的。

说一下声阔的APP,在APP里你能看到你所有的声阔产品。当你连接好耳机之后,APP可以查看每只耳机的电量,可以自定义按键命令,可以升级固件,重点重点是还有十位格莱美获奖调音大师打造的精品均衡器,我比较喜欢的是Ignacio Molino,把低音高音都调的恰到好处,给我一种浑厚的感觉。

还有私人定制的HearID,它会测量不同人在不同频率上的听力敏感度,基于听力曲线对耳机的音质进行校准,最后对耳机声音的改善相当惊人。

11mm的动圈和Knowles定制动铁同轴腔体的设计,让Liberty 2 Pro的低中频表现相当饱满,低音下沉很深,配合Ignacio Molino打造的均衡器更是相当出色,高频的亮度和穿透力也出类拔萃。Charlie Puth的歌最适合了,猹猹大部分歌的节奏都有很深的低音,而他唱的部分高音却比较高,就拿大家都熟知的速7主题曲“See you again”来说吧,猹猹唱的高音部分很多假声,Liberty 2 Pro表现丝毫不褪色。Wiz Khalifa说唱的部分低沉的鼓点直击心底最深处。把圈和铁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大概是圈铁太占地了,没有入耳侦测功能,而Liberty Air 2有这个功能。

高通QCC3020芯片加上aptX专有音频编解码器,延迟低,编码高,保留了更多的音乐细节的同时带来CD级的音质享受。不管是吃鸡还是王者荣耀,都能做到声音和画面同步。而且信号稳定,不易断连。

续航也是很多人都在意的点,单次充电能使用约8小时,从上班听到下班。搭配着充电盒,总续航32小时。如果想去健身,碰巧耳机又没电了,没关系,充电10分钟,就可以听2小时,健身的时候耳朵就不会寂寞了。无线充电也是一个加分项,只要摆好位置,立式、圆盘形态的无线充电器均可使用。

三、体会&小结

在使用了几天Liberty 2 Pro后,感受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入耳侦测的缺失和主动降噪的缺乏有点可惜,但滑动的充电盒,丰富的均衡器,舒适的佩戴方式,优秀的音质表现,强劲的续航能力,都让Liberty 2 Pro极具竞争力,总体来说,Liberty 2 Pro真无线TWS蓝牙耳机还是值得入手的。

#智能穿戴#细节#耳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