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带着乡亲接力奋斗奔小康

2020-12-04新闻0

来源:阳泉日报

“伙计们,咱加班把这500斤黑小米包装好,早点送到客户手里,让咱的农产品早点儿换成现钱。”11月24日中午,郊区旧街乡簸箕掌村第一书记王瑜匆匆扒了几口饭,和几个驻村工作队员来到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打开真空包装机忙活起来。

“来俺村的第一书记都很负责,之前的第一书记冯杰带领俺们尝试种核桃、谷子,王瑜书记接过‘接力棒’,又鼓励我们种黑谷子、黑玉米,乡亲们靠着特色种植脱了贫,继续奋斗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一旁的簸箕掌村村民李有贵感激地说。

簸箕掌村全村68户1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8户78人。虽说靠着特色种植,簸箕掌村2018年就整村脱贫了,但农产品卖难、后续产业动力不足等问题仍摆在眼前。这让2019年7月初到簸箕掌村的第一书记王瑜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决防止返贫”这句话的重要性。琢磨着这些问题,头一回接触农村工作的王瑜很多个夜晚辗转反侧。

办法总比困难多。从事党建工作多年的王瑜决定先从熟悉的领域找寻突破口。“旧街乡一直以来贯穿着一条思路就是‘抓党建促脱贫’,簸箕掌村全村仅100多人,党员人数不到20人。如何让这一小部分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决定尝试和附近的高岭村成立联村党支部。”王瑜说,“没想到这么一试真有效果。通过强弱联合、优势互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干群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两个村渐渐走上了‘抱团’发展的路子。”

特色种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好路子,脱了贫也不能丢。王瑜和村干部只要有空,就聚在一起查资料学习新技术、了解农作物新品种。看上心仪的新品种,引进前他们总要去先进地区、省农科院“取经”,确定适合本村种植才会试种、推广。“村民挣钱不容易,留在村里种地的大多上了年纪,帮大家选择农作物新品种的时候,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劳动强度大不大、销路好不好。”王瑜指着打包好的黑小米说,“今年,我们鼓励村民试种了10亩黑玉米和10亩黑谷子,所有的农产品集中在这里,我们统一为大家销售。今天打包的是最后一批。”

打包完最后一批黑小米,王瑜快步朝村里的一座大棚走去,“这座大棚是今年我们瞄准特色种植争取20万元扶贫资金新建的”。

大棚里,适宜的温度、良好的光照、满眼的绿色,让人感觉温暖舒适。“俺村以前没人种过草莓,更别提咱这次尝试的无土栽培技术了。”承包草莓种植大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荆二小停下手里的活说,“以前没技术,我怕干不好赔钱,王书记就经常鼓励我,三天两头进棚和我讨论遇到的问题。边学边干两个多月了,看着草莓陆续开花、结果,我心里特踏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