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末藏书家 清末四大藏书家的释义

2020-12-04知识4

八千卷楼是哪位藏书家的书楼? 八千卷楼是中国清代杭州丁丙藏书楼。丁丙,字嘉鱼,别字松生,晚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与其兄丁申在其祖父丁国典、其父丁英藏书的基础上访求。

清末藏书家 清末四大藏书家的释义

清末四大藏书家的[三、皕宋楼] 昭和五年(1930年)出的《静嘉堂文库图书分类目录》-原属皕宋楼藏书的有:宋版书一百二十四部,二千七百七十九册;元版书一百一十六部,二千零七十册;金版书一部,十册。皕宋楼藏书散出,如吴兴周越然之言言斋,曾收宋纂图互注《南华真经》、稿本《吴兴蚕书》、明初本《管子》、吴钞《疑狱集》、丁钞《栲栳山人诗集》等八种。惟宋元版书多,总藏量也富,至光绪八年(1882年),不计普通坊刻之本,总数已达十五万多卷,远超天一阁。陆心源于1894年方去世,此时总量应该还要多,散失,至1907年出售时的藏书数尚有四千部二十万卷。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清人书目题跋丛刊》,《皕宋楼藏书志·续志》以晚清的辈分而列《丛刊》第一种。(注:皕宋楼和十万卷楼为陆氏故宅的二室而已,陆心源亲手所建为潜园,规模宏大,他的另一藏书楼—守先阁即在其中,守先阁嘉惠学子,空前绝后,待后叙。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陆心源长子陆树藩将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藏书售于日人,举造成中国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著《书舶庸谭》的董康说:“古芬未坠,异域长归,反不如台城之炬、绛云之烬,魂魄犹长守故都”,称“皕宋楼事件”。陆树藩将守先阁剩余之书捐赠给刚办的海岛图书馆,计。

清末藏书家 清末四大藏书家的释义

玉函经的简介 铁琴铜剑楼镇楼之宝宋刻《广成先生玉函经》,清藏书家积学斋徐乃昌请清名工陶子麟仿宋精写刻,大开本全品相,极初印,泛红光墨丁尚存,全书共30叶60面线装一册全。内有版画两幅,后有黄丕烈长跋述此书源流,对研究此书有一定帮助。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常熟铁琴铜剑楼,有三件名闻天下的珍宝:一为铁琴;二为铜剑;这第三,就是这部镇楼之宝宋刻《广成先生玉函经》。据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黄丕烈先生考证,《广成先生玉函经》是稀世罕见的医学古籍。它初由苏州沈之文收藏,后流于浙江钱塘何元昌梦华馆。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黄丕烈与何元昌交换藏书,此书回到苏州,藏于黄氏士礼居。士礼居流散后,始归瞿氏。

清末藏书家 清末四大藏书家的释义

古代有哪些藏书家和藏书楼。藏书又什么特点? 藏书家:韦述、苏弁、赵明诚、司马光、李清照、元好问、杨士奇、王世贞、黄宗羲、胡震亨等等。藏书楼:明代范氏天一阁、毛氏汲古阁,晚清四大家的聊城杨以增及其海渊阁、。

丁丙的著名藏书家 与丁申皆嗜藏书,家有“嘉惠堂”,藏书闻名。与瞿镛、陆心源、杨以增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其家世有藏书之习,祖父丁掌六就已在杭州梅东建楼储书,他感于在北宋时先祖丁顗就建有“八千卷楼”,遂又请题其书楼为“八千卷楼”。父丁英(字洛耆),亦喜藏书,所购几万卷。至丁申、丁丙兄弟时,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总书楼名“嘉惠堂”,楼中分别辟名为“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甘泉书藏”、“济阳文府”、“当归草堂”等。朝访夕求,凡齐、燕、楚、赵、越、秦、晋间,听说有善本,必得而后以已。历30余年,藏书8 000种,总数共达30万卷。计有宋元刻本200余种,铭刻经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极多,收藏乡土文献亦多,具有地方特色。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贡献。藏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售于江南图书馆,现存于南京图书馆。藏书印众多,主要有“八千卷楼珍藏善本”、“丁氏八千卷楼藏书之记”、“辛酉劫后所得”、“钱塘丁氏藏书”、“嘉惠堂藏阅书”、“小令威竹书堂”、“求己室”、“东门莱侬”、“强圉涒滩”、“钱塘清望世家”、“十载孤儿”、“济阳文府”、“青门词隐”、“四库著录”、“曾藏八千卷楼”等数十种印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