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嘉兴在线丨我市推出首套系统性幼儿园垃圾分类读本《垃圾分类我能行》

2020-12-04新闻15

今天下午,嘉兴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交流暨幼儿读本《垃圾分类我能行》捐赠仪式在嘉兴市第三幼儿园南湖新区园举行,全市幼儿园代表获赠该套幼儿园读本。据悉,这套由嘉兴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嘉兴市教育局指导编写的读本,专门为幼儿园孩子“量身打造”,通过可爱的彩色图画或卡通形象画面,成为我市实践“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理念的重要依据。

在捐赠仪式上,一节名为“动物音乐会”的垃圾分类课被搬上了舞台。面对“这是什么垃圾,该投进什么颜色垃圾桶”的问题,小班的孩子们都能一一正确回答。这得益于我市持续在教育系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

如何给孩子讲好“垃圾分类第一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那么如何给孩子讲好“垃圾分类第一课”,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呢?

从去年下半年起,南湖区积极对接,开始启动谋划编撰垃圾分类幼儿读本,并承担了《垃圾分类我能行》这套幼儿园读本编纂的主要工作。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今年11月份,《垃圾分类我能行》幼儿读本正式出炉。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收集到很多幼儿园的教学素材,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的读本。”《垃圾分类我能行》读本副主编、南湖区分类办综合组副组长、南湖区教体局教育科科长查杰慧告诉记者。翻开读本可以看到,围绕生活垃圾分类的不同场景,从认识垃圾分类到学习如何分类,内容非常丰富。

在读本内容的设置上,查杰慧表示,在编制过程中做到了既尊重和遵循孩子的认知行为发展规律,又考虑到生活的安全问题。比如说,小班读本主要以“知”为主,中班和大班读本以“行”为主,中班以校内行为指导为主,大班则考虑到校外实践活动的引入,“我们还考虑到安全问题,小班读本对有害垃圾的介绍较少,这也是考虑到避免孩子因为好奇而接触危险的风险。”

同时,该系列读本的使用秉持循环利用的理念,并不要求每位孩子人手一本,“在赠书环节后还设置了教学研讨环节,就是希望老师们把读本带回去研读之后,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组织,同时,也欢迎老师们在使用了读本之后,给我们提供反馈意见,以便于我们下一步对读本进行改良。”查杰慧说道。

垃圾分类,必须从孩子抓起,从幼儿教育抓起。市分类办常务副主任吴秀泉在捐赠仪式上说,《垃圾分类我能行》填补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教材上的空白,“下一步,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未来要争取审定立项。”据悉,我市有计划在明年将该套读本列入申报中小学教材审定,争取列入教材目录,让更多孩子能够从中受益。

让垃圾分类走进课堂,带入每家每户

从我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在教育系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桐乡,全市幼儿园开展环保酵素制作,他们将校园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分类并制作成环保酵素,成品用于日常清洁保洁工作,做到厨余垃圾“零出园”;海盐县秦山中学积极组织学生围绕“垃圾减量分类”的主题,进行手绘创作,歌谣创编,进行“绿色环保之星”评比;疫情期间,嘉兴经开区茶园小学关思渺同学化身垃圾分类小小宣讲员,积极传播垃圾分类小知识;杭师大经开附小的张诺小朋友用空矿泉水瓶制作出精致的手工艺作品……

不仅要做资源化利用的文章,更要考虑到源头减量。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光盘”行动,从源头上遏制浪费现象。一些学校考虑到师生不同食量的需要,在用餐售卖形式上进行升级,推出“半份半价饭菜”,实行分量打饭打菜办法。海盐县部分学校食堂根据学生食量大小制作大份、中份、小份食谱,学生按需选购。目前,市属8所公办学校的14个食堂也已落实按需点餐措施。

让垃圾分类走进教室,也成为各学校的常态。据悉,各学校结合学科特点,比如自然科学、生物、化学等,由学科教师主动结合专业知识,针对垃圾分类减量向学生进行科学解释,并向环保、节能等方面拓展,不断培养学生各类环保节能的意识,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带入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中。

来源:嘉兴在线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垃圾分类#读本#幼儿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