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江苏扬中:120公里生命线上的审计

2020-12-05新闻8

每天清晨,胡晓梅总爱做的一件事就是从位于扬中市区的家中出发,开车前往江边,到达目的地后,靠边停车,在江堤上步行巡视一圈,然后返回单位上班。

这个上堤巡视的习惯,从2017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

胡晓梅,扬中市审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副科长。说起这个雷打不动的习惯,胡晓梅笑言:“这是源于一个审计人的自我修养。”

江苏扬中,四面环江,是万里长江第二大岛,岛内水网交织河道纵横。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浓郁的水乡风情,而另一方面,也给扬中带来防汛抗洪的难题,在老一辈扬中人的记忆里,每到汛期,“头顶一江水,脚踩一只盆”就是扬中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120公里的江堤就是34万扬中人的生命线。

2017年11月8日凌晨5时,扬中三茅街道指南村部分地段突发崩岸险情,440米主江堤、540米江岸线受到冲击,全市上下进入到了惊心动魄的抢险之中。胡晓梅接到审计任务后,立即带领工作人员奔赴现场,重点对抢险过程中的抛石数量和质量进行把关和跟踪审计。11月的天气,气温很低,江风刺骨,连续15天的时间,审计人员裹着军大衣,吃住在船上,夜以继日地对相关项目进行审计。

检查抛石质量

刚开始,施工单位想以次充好,运送的几船石块都达不到要求,以抢抓工期为先还是以工程质量为先?这成了摆在审计组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我们要对每一块抛石负责,不能为了抢抓工期而耽误工程质量!”胡晓梅掷地有声,给审计工作定下“硬杠杆”。围绕严标准,审计人员不厌其烦地通过观察、敲击等方式逐一检查每船石块的品种、质量,将不符合条件的石块直接退回,保障了水下抛石的质量。

量吃水线

经过连续一周的审计,工作人员从原来的“门外汉”变成了鉴别石头的“老师傅”。在抢险期间,扬中就曾有过审计人员模仿“曹冲称象”审计长江抛石的美谈。原来,如果仅凭人工对抛石一块块进行审计,速度慢,效率低,到了后期,越来越“上手”的审计人员发现通过观察船只的“吃水线”,就可计量石块的重量,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项目主审杨峰说:“现场审计并不是简单地走一走看一看,要做到眼到、手到、耳到、脚到。每船石块的大小、质量,每个地段的塌方需要多少抛石……这些都需要我们时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工程转入江堤重建后,以胡晓梅为主的审计组又进行了为期1年多的跟踪审计,也因此养成了她每天去江边“报到”的习惯。

说起驻扎在船上15天的经历,即便现在想来,胡晓梅仍然觉得历历在目:“用15天的时间对12万立方的石块进行审计,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但为了34万百姓的‘生命线’,一切都值得!”

其实,对长江岸线抛石进行审计仅仅是扬中市审计局众多审计工作之一。2020年丰裕江滩外堤退圩重建项目就是“11·8”崩岸工程跟踪审计的再现,每一处清淤、回填,每一段筑堤都留下包括胡晓梅在内的扬中审计人的足迹,他们不惧严寒酷暑,无论风吹日晒,义无反顾地出现在项目一线,做到审计监督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

江之源退堤改造项目现场

目前,扬中雷公岛防洪整改项目、长江崩岸段干堤复建和岸线守护应急治理工程征地拆迁等项目也已提上审计日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120公里牢固的生命线给老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陈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