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卢淑梅:动人文字,温暖入心|名家阅读

2020-12-05新闻25

原标题:卢淑梅:动人文字,温暖入心|名家阅读

作者|卢淑梅

来源:平顶山晚报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醍醐灌顶,有时甚至会沉湎其中。读书是读人、读世界,能在书中遇见各种有趣的灵魂,看见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

读完余秋雨先生的《门孔》这本书,我心中弥漫着丝丝悲伤、感动,但更多的是温暖,有亲情、友情、爱情。以前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写作是自己个人堆积情感的输出,那写什么样的文字才能打动别人、引起共鸣?读罢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门孔》是余秋雨先生的一部人物回忆散文集,共收十三篇文章。书中描述了他与谢晋、巴金、金庸、白先勇、余光中、陆谷孙、星云大师等交往的故事,还有作者关于人生重要事件的自述文章。

透过书中所描述的故事,我看到了这些名人在公众视野之外的一面,与作者一同感受情感的震撼。作者对友人的回忆包含着自我的情感,当他谈到自己的经历以及亲人的故事时,笔下的文字似乎就变成了记忆,成为一种生命互馈的深切体验,让我也参与其中。

开篇文章《门孔》,将导演谢晋和两个智障儿子阿三与阿四感人肺腑的亲情细节描述得淋漓尽致。我合上书本,还久久沉浸在书中所描绘的画面当中:“儿子阿三每天从家的门孔朝外望,等着老爸的归来;阿三离世后,儿子阿四不再往外张望,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爸爸拿包拿鞋。透过门孔往外看,那是一堆悲伤的白花。”这个场景,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其中《祭笔》这篇散文,作者透露自己与笔的渊源,描写似乎轻松、有趣,但用情极深,让我记忆犹新。笔,这个物件,太过平常,但与作者,牵涉到一个悲情故事,导致作者迄今一直没用电脑打字写作,坚持用笔。在当下电脑时代,笔变得不再重要,而余秋雨先生至今一直在用笔写作。他说:“虽然我并不保守,但一个人的生命有限,总需要守住几份忠贞,其中一份,就是对笔。”作者自三岁开始,拿起人生的第一支竹杆笔,便不再放下。他用笔耕耘着人生的沃土,在崎岖的路上,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中国的文化找到了一种方向。他手中的笔,陪他走过阳关的古道、大漠的无垠,为的是寻找遗失许久的文化生命,《文化苦旅》由此诞生。“面对磨难,他曾想过折笔、弃笔、毁笔、葬笔,可最后还是又拾笔、执笔、振笔、纵笔,有了笔,一切都够了。”

作者的文字既有散文诗的美,又有思想家的思考深度。有时雅俗共赏,有时金句迭出,文辞发出异彩,叙述充满哲理和创意,《书架上的他》如此结尾“在他的那些词典和书籍间,必有元神在俯视。我每次在书架前抬头,总会让目光稍稍停留,体会生命的短暂和悠长,感叹友情的坚实和凄伤,领受文化的冷寂和悲壮。”

“只有此生,只有单程、只有孤舟,只有两人。”《单程孤舟》,既是余秋雨先生与妻子马兰多年来“相濡以沫,相依为命”情感历程的自述,也有他对此趟世间行旅冷冽的彻悟。

读一段动人文字,可浸润人内心的荒漠。每天繁忙之余,放下所有锋芒,放下所有倦怠,或阅读动人的文字,或写下内心的感悟,感受文字与自己融为一体的温馨时刻,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透过余秋雨先生笔下这个“既守护门庭,又窥探神圣”的门孔,我也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文字让记忆成为永恒,每一个文字跳动的旋律犹如一个个精灵舞动着;那向上、向善、向阳的文字,温暖着自己,也温暖着身边的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