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上海78岁的沈奶奶,守护电话亭27年,只为亡夫一个约定

2020-12-11新闻6

在八九十年代,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手机,公共电话亭非常受大家的欢迎,跟异地的亲人、恋人、朋友在这里,恋恋不舍地聊家长里短、生活琐事或人生理想,公用电话亭,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随着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公共电话亭如今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大家的生活。

但是在上海中心的福州路上,仍然还开着一个只收现金的公共电话亭。三分钟内的室内通话收费只需要4毛钱。

根据中国新闻社媒体报道,这里的老板是一个78岁的老人,老人名字叫沈秀琇,她守护这家电话亭已经27个年头了。

沈奶奶称,1993年,他与几名同伴一起承包了自家弄堂口的电话亭,1996年丈夫临终前叮嘱沈玉琇,希望她能把电话亭守下去。

“我先生就跟我说,你如果能够坚持的话就坚持到底,在这里,我会一直陪伴着你,而且不管怎么说,都有一点乐趣”。为了这个约定,沈玉秀每天都会准时来到电话亭,一待就是12个小时。

如果沈奶奶有事出门,还会有热心的邻居帮忙看管,邻居沈先生称,有时候沈奶奶出门看病,或者是出去旅游的时候,他都会搭把手,毕竟沈奶奶年纪大了,有时候会力不从心。

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上海几乎每一条弄堂口,都出现了传呼电话亭,这些神经末梢联通着全上海的市井街坊,成为当世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以前的5人合伙到如今的一人独守,沈奶奶感慨,当年大家用传呼机的时候,是公用电话亭最忙的时候,以前一个月收入5000元,大家都排队打电话,现在没人排队了,像我今天大概做了5块钱的生意。

尽管打电话的人不多,沈奶奶却从不曾怠慢,每天空下来的时候都会用酒精沾湿抹布,反复的擦拭三台橘色的公用电话,公用电话机虽然已经快30年了,被沈奶奶打理的依然崭新如初。

78岁的奶奶自己也用上了手机,她很清楚现在还要打公共电话的人,往往都是非常需要帮助的人,如果碰到没钱的人想打电话,她也很乐意帮忙。

沈奶奶称:“谁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出门比较着急手机忘带了,有人可能手机没电了,几块钱的事不要紧的”。沈奶奶称他只要身体健康,就一直会守着这家电话亭,锁住属于一个时代的回音,如今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身体健康。

为了一份承诺,沈奶奶为爱坚守了30年,可以看出沈奶奶跟他先生的感情有多深厚,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电话亭#沈奶奶#奶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