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李嗣业在安史之乱中的血性和悲壮

2020-12-11新闻5

随后安西军受命东归抵抗叛军,恰逢杜甫路过并记下了一支万里赴国难的军队,他们扛着寒光闪闪的陌刀,人数不过五千却有冲天杀气,连飞鸟也不敢片刻回旋。

这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所带领的安西陌刀军,而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漫长而卓绝的平叛战争。

神将和神刀

史载李嗣业“长七尺,膂力绝众”,是一位善于冲锋陷阵的猛士,而他的装备则是如雷贯耳的陌刀。

陌刀复原图

史书里的陌刀是一种刀身两面开刃、长3米、重20斤(唐代一斤约为680g)的重型武器,最早出现在李靖攻打突厥时为对付突厥骑兵而给步兵配置的武器。对于使用者要求极高,通常都是军中猛士方能胜任,常常列阵推进,号称“如墙而进,人马俱碎”,是火器发明之前步兵对抗骑兵的重要手段。

李嗣业则将陌刀的威力提升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天宝初年(742年)受召募到安西军,恰逢陌刀开始推广,李嗣业很快掌握了这种重兵利器的使用技能,随后组建陌刀队并成为了安西军的箭头部队,他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很快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主将高仙芝“你死或者敌亡”的命令下,李嗣业率军从高处发动突袭,他单独扛着大旗带头冲向险路,众人都跟着他。猝不及防的吐蕃军被打得打败,跳下山崖摔死、投水溺死的有十分之八九。而唐军则乘胜一举攻破勃律城,抓获小勃律国国王和吐蕃公主。

在小说《朔风飞扬》中那位手持倭刀,被吐蕃人称为“呼罗珊”(战神)的主角李天朗,其事迹其实多来自李嗣业的西域战史,他跟随安西军一路平定小勃律国、石国和突骑施,五千陌刀军纵横西域,莫敢当者,其本人也被胡人奉为“神通大将”。

而在怛罗斯之战中,也是依靠陌刀军杀出的一条血路唐军方能成建制返回,神将和神刀,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当然,还有共同的宿命。

辉煌和血勇

由于唐玄宗的瞎指挥,老上司高仙芝和一众大唐名将要么杀头,要么战死,局势的糜烂造成了玄宗幸蜀和肃宗自立事件,虽然有些违背人情,但混乱的大唐好歹有了个主心骨。

在唐肃宗李亨组建的将领团队中,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等名将赫然在列,李嗣业和陌刀军则继续扮演冲锋陷阵的角色,叛军在他们的强大攻势面前往往一触即溃。

大唐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唐军迎来了收复长安的最后一战,十五万唐军跟十万叛军在长安城外的香积寺列阵而对,李嗣业和陌刀军担任前军之职,这将是一次毫无花哨的血拼。

率先出阵挑战(薄战)的叛将李归仁部被弓箭逼退,而追击的唐军骑兵队伍却迎头撞上了全力反击的叛军主力,败退的唐军甚至冲散了大阵。之前被叛军打出心里阴影的唐军主力也发生了动摇,如果被凿穿大阵,那唐军势必因为指挥失灵而陷入奔溃,在叛军骑兵的追击下难逃覆灭之局。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李嗣业终于展现了大唐军人一往无前的铁血素质。只见他卸下盔甲,袒胸露怀,拎起一把陌刀就冲到了最前面,刀光挥舞之间,来势汹汹的叛军已有数十人翻身落马,气势也为之一滞。

惊魂初定的唐军则抓住机会稳住了阵脚,李嗣业也趁机带着前军杀了上来,史载“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再现了陌刀军“如墙而进,人马俱碎”的狠辣。在李嗣业的带领下,唐军各路兵马合围而上,将叛军杀得血流成河,史载阵斩六万有余,坠马、落水而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此战堪称李嗣业的封神之战,唐军随之顺利收复长安。

陨落和遗憾

乾元二年(759年)9月,急于“毕其功于一役”的唐肃宗召集以郭子仪为首的九镇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先是击破安庆绪的主力,又将后者的老巢相州(邺城)围得严严实实。

在李亨看来,这种瓮中捉鳖的活没什么技术难度,于是吸取安禄山权柄太重的“教训”,抛弃众多名将之后派了一个在他看来永远不会造反的家奴(鱼朝恩)担任统帅。

但叛军并非土鸡瓦犬,他们抵挡住了“筑堤引漳水灌城”的水攻,而看似摇摇欲坠的城墙也抗住了唐军无数次的冲击,哪怕城内已经开始吃人,叛军依旧时不时出城挑衅,丝毫没有困兽犹斗的败像。反观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唐军则在长时间的拉锯战中士气低落,陷入“军无统帅,诸将自图全,人无斗志”的处境,唯有李嗣业依旧身先士卒,他与郭子仪在愁思冈大战中再次击破安军主力,却身中流矢而不得不在营帐中休息。

李嗣业的陨落是令人遗憾的,即将痊愈的他听闻叛军挑战,自己却无法上阵杀敌,一时间怒火攻心,箭疮迸发,流血过多而死。

随后史思明带领十万大军援救相州,双方再次展开阵战。由于突如其来的沙暴天气,唐军再次陷入阵型混乱的绝境,而此时却没有了力挽狂澜的神将李嗣业,强弩之末的唐军随之一败涂地。

李嗣业的遗憾远不止于没有死在冲锋的路上,此战之后,唐军再无全歼叛军的绝对实力,最后不得已用“绥靖”的方式安抚叛将,埋下了后来藩镇割据和武将造反的百年祸根。至于李嗣业心心念念的西域和葱岭,中原王朝再次踏足其上已经是六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总结:被浪费和求仁得仁

观其一生,李嗣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陷阵之士,他群威群胆、蹈锋饮血,堪称军魂一般的存在,但可惜的是,貌似这份努力一直在被浪费着。

怛罗斯之战的根本败因倒是不在于指挥或战术,而是主将高仙芝的傲慢和贪婪,对于石国的掠夺种下了盟友反水的祸根。

回到香积寺大战前后,先是唐肃宗拒绝“国士”李泌先捣叛军巢穴范阳(今北京城西南),断其归路、乱其军心的上策,后有广平王李俶以部队甚疲为由,放弃了仆固怀恩率部追击的建议,导致纵虎归山。

而相州之战中由于唐肃宗的猜忌和瞎指挥,六十万唐军始终未能形成统一指挥,最终被叛军抓住破绽,连带被杜甫赞赏有加的陌刀军也跟着折戟沉沙。

总之,唐军的最大敌人一直都是一群自以为是的猪队友们,他们总是肆无忌惮地自行追加难度,纵然军神李嗣业再怎么努力,也对大局走向无能为力。

这首《无题诗》据说是李嗣业将军所作,言语中满是对现实的焦虑和为国捐躯的热忱,虽然他未能倒在冲锋的路上,也算是求仁得仁吧。

#隋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