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防城港“十姐妹”38年如一日为乡亲服务

2020-12-11新闻3

“十姐妹”成员为村里残疾群众提供服务。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黄翔 摄

“十姐妹”成员前往集体经济产业基地帮忙。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郑云云 摄

广西新闻网防城港12月11日讯(通讯员 黄翔 郑云云 潘文志)在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平木村,有一群特殊的“姐妹”,她们不同姓氏、没有血缘,却能3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一起,只要有她们在的地方,就充满了阳光和正能量,她们就是那梭镇平木村“十姐妹”。

防城区那梭镇平木村“十姐妹”志愿服务队自1982年成立以来,坚持不懈地为民做好事,发扬雷锋精神,一直在弘扬社会正能量、引领新时代文明新风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0多年来,“十姐妹”换了十任大姐,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始终做到组织不散、人员不少、活动不断,开展的一系列爱心活动得到各级的肯定和赞扬,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

年近80的颜训兰老人一直和身患残疾的儿子一同居住,家庭的重担都压在这位年岁已高的老母亲身上。“十姐妹”得知情况后,经常轮流去到她家里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力所能及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12月8日,笔者跟随着“十姐妹”第十任大姐梁梅英一起去到了这位老人的家中。一到目的地,梁梅英和她的姐妹们便轻车熟路的开始为老人开始张罗起打扫卫生,收拾屋子的事情,还不时与老人交谈,了解她们家庭近况。颜训兰老人激动地说:“大姐她们经常来我的家里帮我干活,打扫卫生,见到我还没晒衣服,主动帮我晒衣服,有时还帮我上山背柴,什么都帮我做,我真的很感谢她们。”

“十姐妹”志愿服务队成立至今还一直坚守着成立之初的初心,无私地为乡亲献爱心。志愿服务队助人为乐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多元化,从以前的清洁卫生逐渐发展为慰问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关爱特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等综合性活动,再到带领村民发展当地特色经济等多形式、多方位的发展方向。

当天,笔者还跟随梁梅英来到了她们承包种植的蔗园。除草、扶正甘蔗这些就是她们日常管理蔗园需要开展的工作。梁梅英说:“我们种植这片蔗园是为了壮大我们村的村集体经济,能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引导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同时又能够使我们‘十姐妹’有一定的收益作为开展活动的经费,能够帮助比较困难的群体和群众。”

“铁打营盘流水的兵”,38年的时间变迁,“十姐妹”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助人为乐的精神却从未间断,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十姐妹”也成为了当地金字招牌,不断有新姐妹受到触动自愿地加入到服务队中,成为“十姐妹”的一员。

“我是南宁隆安人,10多年前嫁到那梭平木,在这里生活期间听说‘十姐妹’的事迹,我深受感动,就很想加入她们的团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可以让他们生活更好。现在我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其中一员,接下来,我将跟着大姐的脚步,共同把‘十姐妹’品牌做得更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也希望在我们的带动下,可以有更多的人加入,让‘十姐妹’更加强大,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服务队成员赖梅告诉笔者。

通过“十姐妹”的志愿服务,也为地方村委减轻了不少工作压力,为地方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那梭镇平木村党总支部支书黄有文说:“平木村‘十姐妹’自1982年成立以来到现在已经38年了,在这38年里,在历任大姐的带领下,始终秉承学雷锋做好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她们的带动,我们村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精神文明得到了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也同样得到了传播。”

#雷锋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