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他们眼中的宁铁原来是这样的!

2020-12-11新闻8

媒体人看宁铁

谁在感知着“宁铁”?

他们透过宁铁看广西

看到这里的人民追赶美好生活的步伐

看到火车的概念无限迭代

他们秉持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让记者回归高蹈之义

他们瞩目当下,讴歌作为

在有为和砥砺之间叙述宁铁内核

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

中央驻桂和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记者

眼中的宁铁

人民日报

张云河

说实话,成为记者后,出差采访,跟火车打交道的情况不算少。起初,在我的古板印象中,只知道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担负着广西繁忙的客运、货运任务,而宁铁人,估计都是开火车的吧。慢慢地,我才发现,宁铁人,是一个了不起的群体。

他们是一群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列车之所以能在八桂大地平安穿梭,靠的是这些宁铁人在岗位上的坚守;他们是一群具有浓浓人情味的人,致力于为旅客提供更暖人心的服务;他们是一群担负厚重使命和责任感的人;用实际行动,为初心和使命作了生动的注脚。

最后,向给力的宁铁人致敬!

新华社

向志强

高铁的快速发展是近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这得益于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离不开路地紧密合作、以交通助推后发地区加快发展的深远谋划,体现着铁路系统“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责任担当。

我希望,我们在为广西铁路建设发展鼓与呼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这些习以为常的便捷服务,并不是轻轻松松就得来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给我们描绘了更加美好的宏图,我们对铁路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我相信并祝福,不断变革奋进的南宁局集团公司必将勇立潮头、再立新功,为广西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宋大珩

傅琦恩

如今,7条高铁、7条普铁互补联动,南宁局集团公司的营业里程达5819公里,年旅客运量突破1亿人次、货物运量突破1亿吨。广西区内12个设区市实现动车“公交化”出行,高铁列车与全国21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实现直连直通“当日达”。

“一口价”收费、“门到门”服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改以往等货上门的“铁老大”思想,市场的“行商”角色逐步转变。回顾这几年,从南国边陲的“路网末梢”到面向东盟的“区域枢纽”,广西铁路建设实现华丽转身。

光明日报

周仕兴

从事新闻工作近20年来,我有过无数次出发,每一次出发,心中总是装着迫切的归来。所幸,我赶上了广西铁路发展的好时代。短短几年间,广西高速铁路建设一日千里,动车组列车网络遍布八桂大地,连接南北东西,昔日“神经末梢”华丽转身“区域交通枢纽”,速度拉近了时空距离。如此,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便不再是梦想;同样,赶一趟“说回就回的归途”亦不再遥远。

而完成每一次出发和归来,只需在手机上点一点,甚至都不用再取车票,无声无形间,一切尽在掌握。原来,我享受着舒适便捷的幸福旅途已成习惯;原来,铁路早已融入我的生活,融入一个游子对家的情感牵挂。

经济日报

童政

当年那个听着蒸汽机车轰鸣长大的小男孩,如今已人到中年。当我向孩子们描述蒸汽机车的模样时,他们瞪大了眼睛,一脸的好奇。作为一名媒体人,也是一个从小站走出的铁路子弟,印象中父亲那一代铁路人刻苦而认真。上下班前的交班时间,他们都会点名,一个个站得笔直,认真细致地完成每一项工作的交接。父亲常跟我说,铁路事关每一位旅客的安全出行,大意不得。

如今高铁时代到来,铁路的工作环境大为改善。越来越多有朝气活力的年轻人进入铁路,铁路焕发了新的青春。火车拉走了岁月,拉来了现代生活,来来往往,时代变了,科技变了,不变的是火车依然拉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初心愈加坚实如磐,滚烫发热,温暖每一位路上的人。

科技日报

刘昊

这些年,作为一个新闻人,我有幸见证广西铁路从“路网末梢”跻身为“区域枢纽”,演绎着新时代的别样精彩。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采访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突飞猛进,短短几年间,南广、贵广、云桂等高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北通、南达、东进、西联”路网格局正式形成,实现从“路网末梢”到“区域枢纽”的华丽转身,铁路成为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动脉”。

八桂动脉,奔腾向前!这几天,又传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广西籍复兴号即将上线,未来将驰骋在广西主要高铁线路上。展望“十四五”,广西高铁运营品质将进一步提升,壮乡人民的出行体验将更加舒适优质,广西在全国铁路交通枢纽地位将越发凸显,经济社会将向更高质量发展。下一个五年,更加值得期待。

中新社

蒋雪林

从南宁至百色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再到南宁至贵阳高速铁路建设,接着是南宁至崇左铁路开工,现场“飞阅”南宁至玉林高速铁路郁江特大桥建设……这五年,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我采写的铁路新闻,比过去十年还多。究其原因,不是因为这五年我变勤奋了,而是这五年,有关铁路建设的新闻多了。

最近五年,广西铁路的变迁,可以从另一个事例得到更好说明。在过去,每到过年前,便有成千上万的广西老乡,从珠三角驾驶摩托车经过广西梧州东出口的春运服务站返乡。我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去梧州东出口春运服务站报道摩托车返乡过春节,这一奇特的迁徙现象。那一年,有30多万摩托车经过梧州东出口春运服务站返乡过春节。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达到了四五十万,而从2014年开始,这个数据开始下降,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已不足5万。连续10年在梧州东出口的采访,让我见证了广西乡亲们逐渐分享高速铁路建设红利的过程。

也许再过两年,我就不用每年的春节前夕,再前往梧州东出口采访,这不免有些失落。那一个个逐渐消失在我镜头里的老乡们,我想,他们应该是坐上高铁回乡过春节了吧。

工人日报

庞慧敏

5年的时间不长,但5年又足以让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我们笔下的报道,也有了许多百姓便捷出行的笑脸,山区脱贫群众的感恩言语……这背后,离不开许多默默奉献的宁铁人。2019年春运期间,为确保春运期间各设备状态正常,南宁局集团公司房产生活段覃广阳白天要带着同事们对站内24个旅客卫生间、408个水龙头以及水管、电线管路进行检查;晚上还要爬上30多米高的站房屋顶,检查屋顶和两侧玻璃是否破碎、吊顶是否脱落、屋面是否漏水……这些岗位上的艰辛不为外界所熟知,当我们看到他爬上高高的玻璃站房屋顶时,深切地感受到了旅客的平安出行,饱含着铁路人的汗水。

今年4月,《工人日报》推出的《山间铃响马帮来》,向读者展示了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境内南昆铁路307公里处,有支特殊的马帮运输队,为铁路施工运输水泥和沙石料。铁路这些年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不仅是记者笔下的新闻,更是铁路发展的辉煌印记,是社会前行的记录。

中国青年报

谢洋

10年前,人们很难想象在位置偏远、经济并不发达的广西,高铁的建设会日新月异,甚至高铁里程一度位居全国首位。

广西高铁不仅有着一流的硬件,在软件服务方面,也让人感觉日益人性化,让旅客出行越来越方便。我还记得2016年12月19日,全国首个高铁无轨站在广西凌云县正式启用,让不通高铁的地区民众,也能方便地接驳换乘;2017年春运时,为方便出行民众,南宁局集团公司在管内各个客运站候车室设立“改签服务台”,零距离为旅客提供改签服务。2019年1月21日起,广西区内36个高铁站可刷身份证验票进出站,这一重大革新,可以为旅客节约在售票处排队换取纸质车票的等候时间,大大提高进出站效率。

广西的高铁线路仍在建设,惠及的城市和地区也将越来越多,我们与高铁的缘分也将越来越深。我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高铁速度引领的壮美广西之变。

媒体人看宁铁

央广网

许大伟

打开“铁路12306”查看当日车票信息,已经成为我日常出差前的固定操作。短短的几年间,广西高铁网络的全面铺开,正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高铁网络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脱贫攻坚工作。而南宁局集团公司在全国首创的“高铁无轨站”,让我由衷赞叹,创新真是无处不在,而且如果没有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也不会有这种创新吧!

而从事新闻工作,也让我在采访中有机会了解到,在一列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背后,离不开百万铁路人付出的辛勤汗水。2018年春运前,我到衡柳铁路沙湾隧道采访线路工人开展隧道仰坡危岩落石整治工作。桂北山区的冬天潮湿阴冷,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依然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保障了衡柳线的安全运行。他们其实只是铁路工作者们的一个缩影,有了他们全方位的保障,我们普通的乘客才能真正享受到安全快捷的铁路出行。

未来高铁一定会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而每一名乘客也都应该感谢在每个岗位上辛勤付出的铁路人。

广西日报

康安

“绿皮车”曾是旅客列车的代名词,不同颜色的火车皮代表着不同的时速,也见证了中国铁路在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5年来的飞速发展。作为一名媒体人,我有幸见证了广西铁路5年来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我先后采访了南宁机务段“与共和国同龄的火车司机”宋景山,倾听了一家三代铁路建设者的奋斗故事;认识了南昆线上的“神奇工长”,曾荣获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全国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的汪伯华,听其讲述工匠精神;走进贵广高铁广西段、防东铁路、南崇铁路建设工地,了解铁路建设者巧用智慧、攻坚克难,在广西铁路上留下汗水和足迹;访谈铁路驻村第一书记接力扶贫,参加贫困山区儿童“乘高铁看发展,立大志圆梦”扶贫主题活动;参与“发现最美铁路·走进中越口岸”活动,坐上驶往中越边关的“暖心车”,听沿途老百姓讲述这趟几乎与新中国年纪一般大的“小慢车”……

如今的八桂大地上,广西境内高铁运营里程1792公里,在全国省区市中位居前列。7条高铁、7条普铁干线横拓纵伸、互补联动,区内12个设区市实现动车“公交化”出行,高铁列车与全国21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实现直连直通“当日达”。广西铁路用一次次跨越书写着历史,壮乡人民一次次感受着铁路提速带来的快意。

广西广播电视台

程秋玲

作为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服务《广西新闻》栏目的记者,2012年底我接到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参加对广西在建高铁项目的采访报道。从此我与南宁局、与高铁结下了深厚情缘,亲身感受了广西迈进“高铁时代”的进程 ,用镜头记录下了广西从国家路网“神经末梢”跻身“区域枢纽”的嬗变,也见证了许许多多南宁局集团公司干部职工,为实现“安全优质、兴路强国”付出的心血汗水。

一晃就是7年,这是广西高铁突飞猛进、持续发展的几年,1792公里高铁网络密布,南广、贵广、南百线相继开通;南宁东枢纽开门迎客,柳州站、桂林站改造完成闪亮登场;贵南、南崇、南玉线陆续开建……我一一采访记录,陪伴铁路网建设,成长为一个交通口的专业记者。在我的报道当中,除了建设好铁路网,还增加了很多南宁局集团“安全优质”运营好铁路网的内容。每年春运,我和南宁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的同志们一起策划“走基层”系列报道,在车间、在铁道线上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示一个个敬业奉献的铁路人,和他们身上展现的“铺路石”精神。

我愿意把手中的镜头继续对准铁路一线,用心用情记录这个精彩的时代。

再迎重要建设节点!广西这条铁路建成后,又一个市迈入高铁时代!

编 辑 | 廖景芝、周洪正

审 核 | 刘志恒

#扶贫#春运#春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