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性价比的“薯条本”HP战X锐龙版

2020-12-12新闻1

记得以前上班用过的一台入职本就是的HP elitebook 840G1,当时对它的感觉就是做工精致,但是价格“感人”,当时走采购中高配基本都是万元左右的定价,后来发现这个系列还特别经常出现在企业采购清单里面,换了几个公司可申请选购机型都包含该系列不同代的机型。时隔多年,这个系列也更新到了最新一代战X锐龙版,在它的身上依旧保留了不少熟悉的设计,但最重要的就是锐龙版价格与性价比友好了非常多,直接杀到了最激烈的五千价位段,我这边也以老用户的角度重新体验下这台性价比商务机型HP 战X 锐龙版15.6

关于HP “战X”

可能因为这一代换代后国内主推变为AMD平台的缘故,所以到了这一代,中文命名变为了“战X”,也导致了不少用户一时搞不清楚“战X”的定位,目前这一代包含13.3英寸、14英寸和15.6英寸的机型。整个系列在HP商务本系列里面,定位基本只低于专业工作站的“Z系列”,也是因为这样的“血统”,让不少人直呼超值。

实际之前两代的锐龙版,相较intel版本,还去掉了Smart Card读卡器和SIM卡槽,只有核显,当然对应也没有雷电口,不过就我重度使用840G1一年多时间来说,前三个功能配置基本没什么用,而雷电口目前锐龙本也确实没看到有配置的,不过战X锐龙版这一代倒是很大方的直接给了两个全功能Type-C口。最重要的,战X相较以前常规版本价格便宜许多,战X这一代甚至13.3英寸版本甚至做到了不到五千的价格,而且配置没缩水依旧是锐龙5 PRO+16G+512G+400尼特高色域屏的实用型配置。

没想到那么多人喜欢这个“薯条”LOGO

HP战X这一代虽然保留了之前的一些设计元素,但没有跟沿用上一代旧模具,而是换装了全新的模具,所以整机总算变得更加新颖,更符合当下的审美喜好,比如屏幕整体边框变窄特别是上下部分,除了视觉更舒服以外,整机尺寸也相应瘦身一些。

没变的就是金属机身的保留,除了B面屏幕以外,其余部分都是高强度铝合金材质,依旧采用了CNC一体成型工艺。因为定位商务属性的话更追求整机的抗压性跟高强度,所以每一代都会过MIL-STD-81 MIL-STD-810美国军用标准测试,这一代也是。不过也因为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以目前的标准来看,只能算轻薄,而不是超级轻薄,毕竟结构强度跟轻量化之间的平衡很难取舍。

这边说下不同尺寸战X的重量,同配置情况下13.3英寸版本重量1.26kg,14英寸版本1.34kg,15.6英寸版本1.69kg,如果你经常出差可以注意下重量,另外13.3英寸和14英寸电池容量为53Wh,15.6英寸则为56Wh,不同尺寸的电池大小差距基本也是可以忽略。

战X采用了全新楔边设计线条,整机风格也更加利落。为了跟其它机型做差异化设计,转轴部分采用了六角转轴设计,屏幕开合位置也是内凹。转轴部位的字样也说明了这台机子的血统。

另外不同尺寸还有一个小差异,就是13.3英寸和14英寸的还支持单手开合,15.6英主要开合到后半段就必须要双手了,这个跟尺寸不同的转轴阻尼设计不同有关,在意这点的也可以根据这个来选择不同尺寸型号。

跟上一代机型不同的地方还有就是附带的电源变为65W的Type-C口电源,而以前都是附带DC电源,机子本身也依旧保留了一个DC电源圆口,不过因为这样的原因变成部分用户吐槽的缺点,既然如此那么官方其实可以考虑直接点把DC电源口取消掉,缺点也随之消失。

其实配置Type-C电源是大势所趋,而且你还可以用于给其它移动设备充电,这机子本身接口也足够多(全功能Type-C就有两个,还有传统USB-A口),你真能插满的话,额外购置一个DC电源就是。

“战X”的可选配置:这一代的锐龙版目前在售主要有三种尺寸,13.3英寸、14英寸和15.6英寸,每种尺寸在售主要三种配置锐龙5 PRO+16G+512G+400尼特高色域屏、锐龙7 PRO+16G+512G+400尼特高色域屏和锐龙7 PRO+16G+1TB+Windows 10 Pro专业版+1000尼特高色域屏。每种尺寸主要在售的基本前两种配置,然后存储配置跟屏幕都一样,区别只有CPU,不过差价也仅有300,考虑到AMD锐龙锐龙5 PRO在锐龙7 PRO规格上有着实质的区别,所以这300还是挺值得加上去。另外很特别的就是最高配版本,除了SSD提高到了1TB,配置的系统也升级到了Windows 10 Pro专业版*,屏幕甚至是在笔记本上面很少见的1000尼特亮度屏,对部分有特殊需求的用户这些配置可能会有需求。

Windows 10 Pro专业版:带U盘控制,安全部分支持Windows BitLocker 主机加密,可通过BitLocker 驱动器加密数据保护,支持Hyper-V虚拟机,支持加入域,支持组策略,增加了管理设备和应用。

“商务薯条”

定位为商务本,战X这一代有哪些延续跟变化?

双全功能Type-C口:IO接口部分这一代变化可以说很大,最明显的就是取消了那个用来积灰的扩展坞接口。扩展坞接口可以算是上一世代专业商务本跟普通本最显著的区别特征,所以从G1开始到G6都保留了这个接口设计,而假设你用得到的话一定会觉得不错,但问题就是多少人用得到?更别说雷电口跟Type-C口的这种一口通吃的接口,所以到了这一代去掉也是顺势而为。同样被去掉的还有RJ45网络口,毕竟这个也是使用率低,而且现在的机子都支持WIFI6,理想情况下速率也可以超过有线了。跟去掉对应的就是Type-C口变为两个,而且都是全功能Type-C口,支持视频充电跟数据传输。两个USB-A口依旧,其中一个支持关机充电,HDMI 2.0接口依旧保留。

顶部配置有广角摄像头,也有隐藏式物理防窥设计。安全部分支持Windows Hello 红外IR面部识别的同时,依旧配置了按压指纹,这个在这价位很少同时配置的。收音部分加入了worldfacing麦克风,可实现环境降噪效果,同时配置双阵列麦克风来实现360°全方位收音。

键盘设定:对纯血商务本来说键盘的设定还挺重要。15.6英寸版本的战X采用的是全尺寸+数字键盘,方向键则是小按键(13.3和14英寸则无数字键盘区)。然后这套键盘采用防泼溅设计,避免一些经典悲剧场景。背光可调支持,此外还支持可编程组合按键,就是基于shift、ctrl和alt自定义一些组合按键来快速操作。

受益1.5mm的键程还有比较特别的支持及反馈,键盘整体手感舒适感不错,不会软趴趴,敲击过程反馈感其实有点类似电容轴键盘,当然因为体积结构设计反馈感觉肯定没电容轴键盘那么强烈。内部改进结构设计减少了打字过程的噪音,键帽涂层依旧是DuraKey耐磨涂层。

13.3英寸及14英寸的机型除了都没有15.6英寸的数字小键盘以外,14英寸机型比13.3英寸机型在右侧其实还会多一些常用键。

声音部分依旧是跟B&O合作的音效调校

触控部分依旧是熟悉的触摸板+Track Point指点杆的组合。战X从触摸板也保持良好的触控定位,支持精准触摸跟Windows 10 Pro的触摸板手势,相较而言Track Point指点杆除了使用率的问题,另外就是键盘下面搭配指点杆的左右按键反馈比较软,日常使用感觉还是触摸板比较好用。

超超强的续航:战X 15.6英寸搭配的56Wh电池虽然算大电量了,不过真正影响续航的还是选了AMD Zen2锐龙Pro处理器。最近刚好比较常出差,包含intel跟锐龙本都有携带出行,但在续航的体验上,两者跟以前的印象几乎对调。采用ZEN2处理器的锐龙本出门基本是不用担心续航的,战X的测试结果基本也是这样,我手上这台是采用AMD Ryzen 5 PRO 4650U处理器的入门机型,用PCMARK10电池续航测试,在50%亮度+更长续航模式下续航时间为夸张的17小时27分,而100%亮度+高性能模式下续航其实也就降低到15小时14分,可能也是受益这块低功耗屏。被突然拉去开会一整天也不用担心没带电源了(不知道该开心还是该开心)

售后服务:支持1年上门2年有限保修(电池2年),这个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不过1年保修是包含意外损坏的,一般这类意外险服务都是要额外付费的,所以售后这块也算是战X的优势了。

搭载锐龙PRO处理器

我手上这台机子属于“入门配置”就是锐龙5 PRO 4650U+16G(DDR4 3200)+512G+400尼特高色域屏的配置,从规格来看锐龙5Pro 4650U跟锐龙5 4600U基本一样,而高配的锐龙7 PRO 4750U则更接近锐龙7 4800U。

锐龙5 PRO 4650U为例,依旧是基于Zen 2 架构,6核心12线程,基础频率从2.1GHz到Turbo 4GHz,内置Radeon RX Vega 6核显, 双通道内存控制器支持DDR4-3200和LPDDR4-4266 RAM,官方TDP15W,总体性能规格跟锐龙5 4600U区别不大,而两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Pro处理器还支持一些商用安全、管理和可靠性的功能特性,比如AMD Memory Guard内存保护技术,这些功能特性对企业用户可能会有更多的吸引力。最重要的在价格部分,反馈到战X也没有因为选择锐龙PRO处理器而售价更高,而更高规格8c16t的锐龙7 PRO 4750U也就贵了300.

除了规格及功能特性,战X的功耗限制在24W,总体跟我之前测试25W功耗 锐龙5 4600U的测试结果相近,区别可能只是因为两台机子fPPT设置功耗不同导致多线程测试结果不同,但单线程成绩基本一样,依旧很出色。性能部分目前Zen2无论是锐龙5 PRO 4650U或者规格更强大的锐龙7 PRO 4750U其实都足够满足elitebook的场景需求,因为作为商务轻薄本以前就不以高性能释放为追求。Zen2这一代在办公体验上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不单单性能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受益7nm制程,大部分锐龙本都可以兼顾性能与功耗之间的平衡,这点倒是非常贴合商用需求。

娱乐大师2020 76w+

内存带宽部分因为加上了AMD Memory Guard 内存加密技术,所以导致延迟有所增加

配置的SSD依旧是喜闻乐见的三星PM981a

内置Radeon RX Vega 6核显在目前虽然谈不上特别强大,但对这类商务本来说绝对足够用了,而且还不会像入门独显那样增加功耗降低续航。实际性能测试可能受益自带的DDP封装内存,所以测试数据甚至略高于我之前测试锐龙5 4600U的成绩。当然实际游戏表现依旧是一个水平,比如Dota2 最高画质情况下可以达到46帧,而守望先锋1080P 中等画质 100%渲染情况下平均帧为55帧数,至于LOL就更不用担心了,最高画质也可以过100的。

核显支持的视频解码格式跟锐龙5 4600U也一致。

400尼特亮度+100%sRGB高色域屏

目前手上这台15.6英寸版本的战X屏幕是来自友达光电的AUOA08B,标称 100%sRGB高色域,特点是屏幕最高亮度400尼特且支持防眩光,这价位同类笔记本屏幕更多见的300尼特亮度,所以在户外办公场景下,战X屏幕会有一定优势,而且这块屏幕还是一块低功耗1瓦屏。这块屏幕也会应用在HP这1、2年的部分中高端型号,比如ZBook Firefly,如果你看到HP机型亮度屏幕亮度400尼特就很有可能是同一块屏。

这边比较可惜的是战X没有像之前常规版那样有高刷屏可选,如果有120Hz或者更高分辨率的屏幕可选的话,可能会比1000尼特这种特殊需求的户外屏更有吸引力。

实际测试跟主观观看来看,这块屏幕素质也确实OK,色准平均值为0.8,比较意外的就是这块屏幕亮度均匀度及色彩均匀度也做得不错。

屏幕最低亮度下无频闪

屏幕最大的开合角差不多170°,如果可以像战66做到180°就更好了。

功耗与散热

内部布局来看,战X相比上一代变化不算特别大,主要是散热器出风口从以前的左侧变为转轴出风。散热器设定依旧是单热管+单风扇的设定,这样的热解规格对于25W的功耗来说确实已经足够,但毕竟更高规格的散热可以让它表现更加轻松。

扩展性:比较号的地方就是从13.3英寸倒15.6英寸,都保持了双内存插槽从设计,目前最大支持扩展倒32GB。一个M.2 SSD插槽,想要升级的话只能换,另外一个M.2插槽实际是WWAN接口,用于定制加装WWAN卡或者智能卡,不过没发现预留天线,所以可能要改屏幕。

散热:锐龙5 PRO 4650U在满载情况下CPU温度为91℃,功耗为24.8W,相比锐龙7 PRO 4750U压力会小一些。此时的风扇转速为3277转。

静音程度:这台机子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足够安静,哪怕是高负载情况下产生的噪音水平大致也就白天的环境噪音水准,无明显感觉,基本只有晚上很安静的情况下你才会有所感受。当然这样的表现虽然OK,但确实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因为之前用过散热规格更强的锐龙本,虽然功耗限制并没有因此更高,但高负载情况下的温度跟噪音都可以控制得更加出色,所以未来如果可以针对这块加强下,相信用户口碑会更好,特别是像搭配了8c16t的高配机型。

不错的入职本

目前市面四千跟五千价格段轻薄本的竞争强度是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特别是到了五千价格段已经不能满足之是“水桶”来作为产品的卖点了,在这个基础上没点其它优势确实吸引力不大。而战X相当于把以前定位中高端的机型,通过配置的合理改变(比如去掉意义不大的独显、不常用的扩展功能变为选配)价格从八千价格段直接杀到五千价格段,更要命的CPU性能跟续航还更强,相信让你在酒店加班做PPT也会更放心一点[mw1] 。

所以该系列作为公司采购常见的偏好型号,如果你在公司入职表格里面看到“战X”的话,那么确实可以放入优先考虑范围。

优点:

? 全新换代模具跟窄边框屏幕

? 锐龙处理器强大的性能

? 400? 尼特高亮度高色域屏

? 完整的商务功能(续航、安全、扩展、服务)

? 性价比出色

缺点:

? 散热可以做得更好

? IO? 接口集中在右侧,缺少? SD? 读卡器

? 只有一款银色

? 非标准大小方向键

#英特尔#windows系统#amd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