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秦赋”:秦始皇武功是大一统,文功呢?

2020-12-12新闻11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皇帝以武略制胜,有些皇帝以文功见长,有的皇帝文武兼备。

秦汉以来,说到文功见长的皇帝,其实有不少。

比如元世祖忽必烈睿智英明,度量恢弘,崇儒重道,能“以夏变夷”,积极“行汉法”。其后取易经中“乾元”之意建立了大元,以此为施政信号,确立了中华文化正统身份,大大推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

康熙、乾隆也都是如此。比如乾隆,且不论创作的4万首诗词水平如何,其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大力发展汉学,文化功绩可谓卓著。

而若说文功第一的皇帝,可能你绝对想不到——

那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既不是文学家,也没有实行多少文化措施。不仅没有太多的文化措施,而且焚书坑儒为后世所抨击!

一座宏伟的建筑阿房宫也被“楚人一炬”,而曾被孟姜女哭倒的长城其实是其武功的表现。

显然,首创“皇帝”一词,规定了“朕”“玉玺”的专有性,以及“大好河山游”(四处巡游)等都不足道哉,热衷求仙则更是以有始无终的“结局”而记录在史册。

那么,凭什么说秦始皇文功第一呢?

是因为长城、兵马俑在当代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是说秦始皇开启了皇帝的说法、泰山封禅之礼仪?

事实上,秦始皇仅仅“书同文”一举,就居功至伟,德泽千秋,若论中国皇帝文功,实则无出其右者!

对历史人物的批判须一分为二。在秦始皇身上,也充分体现了历史人物的两面性,甚至是两种不同的极端(类似康熙乾隆),如一方面实行文化专制,一方面推出“书同文”的英明之举。

秦始皇不仅是武功的大一统,而且是文功的大一统。秦帝国通过废除民间文字和异体字,统一了中国文字。同时推动了文字改革,在大篆的基础上发展出小篆、隶书,文字更加简略好用。而更为根本的是,秦始皇用相同的文字锁定了迥异的发声,让规范取代了散乱,让统一取代了分化,让文字超越了地域和民族,大大推进了文化的融合和中华的统一。

这与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巴别塔的故事也反过来说明了秦始皇“书同文”的极其重要性。

在巴别塔的故事中,人类口音语言原本是一样,他们要扬名世界,便联合起来修建一座塔(即巴别塔),塔顶通天。上帝见到人类越来越聪明,将来什么事都敢做、都做得成,就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使他们彼此语言不通,巴别塔工程就半途而废了,变成了一个烂尾的狂想。

如果说上帝针对人类的虚荣、狂妄和“聪明”,用各种语言安份了世人,降维了人类的“智慧”,提示人类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秦始皇则针对原来政治上的各自为政、分裂割据以及语言文字方面的差别混乱,用统一的中华文字,提高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程度,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普及融合以及大一统的概念深入人心,这对中华文明的从未中断、生生不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巴别塔:上帝降维人类“智慧”;书同文:秦皇升级中华文明。

二者一抑一扬,一“反”一“正”,一分一合,刚好体现了事物的两方面,以及正反的辩证思维,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经行天下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秦朝#君王皇帝#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