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跟着东坡去旅行:江西万安

2020-12-12新闻4

江西有个万安县,取“五云呈祥、万民以安”之意,建县于宋,距今1000多年历史。上过初中的人 都读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和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里面提到的惶恐滩和造口壁,就是万安县著名的两个地名。

出县城往东南方向行约二三公里后,有座大坝,惶恐滩因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修建万安水电站,和造口壁一样早已淹没湖底,如今的游客只能凭着地名兴叹了。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八月,主张变法的新党重新被起用,元祐旧臣苏东坡南贬惠州,乘船经过万安赣江十八滩,其中黄公滩最险。面对险滩,年已59岁,远离故乡与朝廷,前途渺茫的东坡,以为当地人称的黄公滩叫惶恐滩,有感而发,写下了《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此诗前四句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等数字,形象生动展示自己晚年被远贬流放的凄凉孤苦(“二毛人”指黑、白头发兼杂)。“喜欢”指地名错喜欢铺,在现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惶恐”就是惶恐滩,一语双关,写自己年青时志向远大和现在的无限惶恐成鲜明对比。

后四句写船顺风而行船,一路轻快,自己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何止只知道几个渡口?前面的低沉凄凉一扫而空,达观豪放溢于言表。

这就是东坡,一般的人面对“屋漏偏逢连夜雨”或雪上加霜时,是愁眉苦脸愁更愁,东坡则能很快地调整心态,以其诙谐乐观坚韧旷达相待。

七年后,同样还是这段水路,东坡以一句“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把遇赦北返的欣喜豪放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公路和铁路出现之前,中原到岭南,从唐朝起就有这样一条大通道:从长安出发至洛阳、大运河通济渠进入九江、南昌,沿赣江而上,经万安、赣州,再弃船登岸,由南康、梅岭进入岭南。古往今来,从南北朝郦道元、唐孟浩然、宋“苏辛”、文天祥等到民国时期有名有姓的贤人名士,走这条通道并在“赣江十八滩”留下诗文佳作的不计其数,这也是一段名副其实的文化通道。

1277年,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江西率军被元军打败,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经惶恐滩撤到福建。二年后,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被囚船上过零丁洋,想起了家乡,留下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船过万安时,又写下“遥知岭外相思处,不见滩头惶恐声。传语故园猿鹤好,梦回江路月风清”的诗句,思念起岭外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故园尽管近在咫尺,却此生不可能再见,只有梦回了(《过万安》)。文天祥千古绝唱中提到家乡惶恐滩,使惶恐滩更加闻名天下。

大坝往上五六十里外的皂口(造口),今天只是万安沙坪镇长桥村里一个小地名,鲜为人知,人迹罕至,倒是对面东岸观音庙掩映青翠之中,梵音阵阵。

东坡南贬经万安时曾夜宿造口,三更时分被雨打梧桐声惊醒,连夜写下了《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通过秋雨和回忆,表达自己思念弟弟子由和朋友才叔(四川老乡张庭坚)之情。

公元1176年,和东坡同为豪放词派代表、并称“苏辛”的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途经造口时,看赣江波澜起伏,绵延不绝,想到国事艰危,壮志难酬,不禁心潮起伏,挥毫题词于石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写于造口的辛词代表作,爱国情思深沉,艺术水平高超,被誉为词中瑰宝,和东坡的“大江东去”可堪一比。造口这个弹丸之地,自此扬名于世。只是造口壁,这块江西万安标志性文化符号的石壁,今天沉淀在万安湖底,静静地等待也许某一天能重见天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