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司马懿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撤军?因为他看懂了诸葛亮给的暗示

2020-12-12新闻1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他让诸葛亮辅佐刘禅,蜀汉国力渐渐恢复,在诸葛亮上书《出师表》之前,他就在为北伐曹魏做准备,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第一次讨伐曹魏。

在这次征战中,凉州刺史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也就是魏延带五千精兵,度过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后率大军跟他汇合,若是成功,蜀汉将能一举平定长安以西。

其实从诸葛亮五伐曹魏来看,他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最后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诸葛亮却被活活耗死在五丈原,子午谷奇谋虽然惊险,但有成功的希望,只要能夺下长安以西,就能解决最重要的粮食供给,当然了,这是后话了。

首次北伐,首战告捷,诸葛亮攻下了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天水守将姜维也投降诸葛亮,雍州刺史郭淮退守上邽固守待救援,顷刻之间陇右五郡都陷入了一片混乱,正当诸葛亮旗开得胜时,远在洛阳的魏明帝曹睿派大军救援。

在《三国演义》当中,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出了马谡驻守,但马谡过于自大,失守街亭,魏国十万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手上根本无兵可用,但是诸葛亮并不慌张。

他打开城门,让人都躲好,并给几个人发了几把扫把,让他们在城门口扫地,自己就带着两个童子登上了城楼,焚香弹琴。

《三国演义》中云: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司马懿率大军来到了城门口,看着了这一幕,一向谨慎的司马懿,不敢轻易进攻,他怕其中有伏兵,就带着大军离开了,诸葛得以化险为夷。

风险和利益是等同的,“空城计”也是虚晃一招,若是司马懿随便派一队士兵进去,那么诸葛亮必死无疑。

要知道司马懿手握10万大军,就算里面有伏兵,他也能跟诸葛亮拼个你死我活,他为何非要撤兵呢?其实这场“空城计”司马懿已经看穿了,但他也看懂了一些其他的暗示。

就当时局势来讲,司马懿处境非常微妙,曹操还在世时,就对他十分提防,曹丕继位后,同时不敢重用他,司马懿只能隐忍,诸葛亮发动北伐,无疑给了他一个出山的机会。若是诸葛亮一死,司马懿自然得不到任何重用。

所以诸葛亮让人在大门口扫地,这也有种各扫门前雪的意思,司马懿看懂了诸葛亮的给了暗示,就选择了撤兵。

第一次北伐失败,诸葛亮又着手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第四次北伐、第五次北伐,司马懿在这五次北伐当中,也是连连迁升,官至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继续北伐,输多胜少,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最终曹魏、蜀汉、东吴都没能完成大业,反倒是司马家统一了天下。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司马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