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秦皇陵铜仙鹤出土,不仅破解陪葬坑的秘密,还揭示了另外两个谜团

2020-12-12新闻3

“鹤”在我国文化中有较为崇高的地位,特别是丹顶鹤,它象征着吉祥和长寿。在很多神话故事中,鹤都是作为仙禽出现,地位仅次于凤凰。在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内,文物专家们发现一只铜仙鹤,但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只铜仙鹤不仅破解陪葬坑的秘密,还揭示了两个难解的谜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不仅统一六国,还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于第五次东巡途中,并被埋葬于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历经39年才修建完成,无论从建筑规模或文物丰富程度上看,秦始皇陵都是空前绝后的存在。根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勘察的过程中,还发现大量的陪葬坑,每个陪葬坑都占地上千平米。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在清理陪葬坑时,工作人员发现大量与真人真马同等大小的兵马俑和实战兵器,但除了最令人期待的兵马俑坑外,还有一个陪葬坑给工作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他们出土一件“特殊”文物。

在清理秦始皇陵K0007陪葬坑时,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挖到一件奇怪的东西,当他小心翼翼地将器物周围泥土清理干净后,才发现它竟是一只铜仙鹤,但因为颈部断裂成数段,工作人员连忙叫同事来帮忙清理,并将其送回研究所进行修复。

青铜鹤长年深埋地下会接触到可溶盐类、水分等,导致表面会形成腐蚀锈层,所以出土后的青铜器需要先除锈,然后才能进行修复,在除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能出现“粉状锈”现象,防止铜锈扩散。经过考古人员的一番修复,青铜鹤终于恢复了原有的神态,它通高77.5厘米,通长102厘米,站在厚度约为1厘米的青铜踏板上,长曲颈部向下弯曲,喙中含一铜质虫状物。从整体造型上看,这只铜仙鹤应该是刚从水中捉到食物,这一瞬间被工匠记录下来。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只铜仙鹤从头部至肩部,共有三处接缝的痕迹,专家认为古代的工匠应该是先做好预制件,然后通过工艺将其连到一起。

铜仙鹤并不属于“罕见”器物,为何秦始皇陪葬坑出土的这只铜仙鹤却会成为珍贵文物呢?

铜仙鹤是在K0007陪葬坑被发现的,但这个陪葬坑却与其他陪葬坑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该陪葬坑是池沼。在我国古代,池沼是都城附近修建的水池,可以举行歌舞祭天等活动。各朝各代的皇帝会定期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上天保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正因如此,专家们推测选择池沼当陪葬坑,一定有不寻常的意义。

通过观察铜仙鹤,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工匠高超的制造水平,但制造铜仙鹤的技术却源于国外。通过研究铜仙鹤的制造材料,可以确定它与秦人早期使用的铜矿是相同或者十分相近,这直接表明铜仙鹤是秦朝工匠制造的,但最早的青铜雕塑出现在伊拉克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个时期的雕塑主要以小型雕像为主,这种工艺什么时候传入秦朝,却依旧是一个谜团。

国内的青铜器铸造,主要有三种金属,即:铜、锡和铅合金铸造。青铜鹤水禽主要有铜和锡两种金属,而且锡的比例在10%左右,这个比例,与地中海地区古青铜雕像的成分一致,故此,可以直接断定,其铸造技术来自国外。

所以专家也只能确定秦始皇陵青铜鹤的制造工艺,最早源于伊拉克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两河文明,无法确定传入时间。

文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秦始皇陵青铜鹤的发现,为后人研究秦朝的制造工艺提供实物依据,因为它集多种制造技术于一身,让秦朝的历史变得更加真实,如果各位读者对青铜鹤感兴趣,可以去到秦始皇陵博物院近距离看一看,感受它独有的魅力。

#秦朝#君王皇帝#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