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发现吴三桂之刀和陈圆圆之墓为何不发掘?专家说:有一千多人不让

2020-12-13新闻7

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人们一开始全都姓吴,后来才有零星外姓加入。有专家考证后,根据实物证据得出一个结论并写进《岑巩县志·文武名胜篇》:

“陈圆圆墓在水尾镇马家寨狮子山上、鳌山寺南端。”

除了口口相传,还有实物为证,只可惜其中很重要的两件东西,重达96公斤和80公斤的两柄大刀,在1958年被卖了废铁,专家根据售卖者描述考证:那是吴三桂之刀!

既然发现了吴三桂大刀和陈圆圆墓葬,为何不进行考古发掘?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有一千多人不让:

“马家寨名为马家,实际居住者全部姓吴,历来自称吴三桂后代,如今吴氏后裔一千多口,为保护陈圆圆墓……”

读者诸君看《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列传二百六十一》就会知道,吴三桂是明末清初有名的悍将,他的舅舅是祖大寿,父亲是吴襄,但是吴三桂却凭自己的本事考中了武举人。

清朝甚至以前的武举考试,可比考文举人难多了——不但要像文试那样考策论,而且射箭、耍大刀、举石锁,都是必考的科目。

到了清朝,武科考分为三场进行:马上射箭,九箭三中才算合格,站立射箭,必须九箭全中,才有资格参加下一场。

举子们如何比试骑射与本文无关,略去不提,咱们着重聊一聊耍大刀和举石锁: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等,石锁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

要想考中武举人,耍不动一百二十斤大刀、举不起三百斤石锁,考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要想中进士甚至中状元,没有三五百斤力气,想都不要想。

吴三桂百战沙场不死,说明他的武功还是相当厉害的,但是那96公斤和80公斤的大刀是他用来战场杀敌,还是平时锻炼臂力,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跟吴三桂同时代的大刀刘綎,却实实在在是提着类似的大刀打仗的。《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传一百三十五》记载:

“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

《明史》是清朝人编修的,从唐朝到清朝,一斤大约都是将近六百克,也就是现在的一斤二两,也就是说刘綎的大刀有现在的一百四十四斤,也就是72公斤。

暂且不说刘綎和吴三桂能不能耍动一百多斤的大刀,咱们还是来看看《岑巩县志》中的马家寨吴三桂后裔:

“吴氏相传,陈圆圆晚年住天安寺(平西庵),留有黄伞、大刀、金银等物。”

陈圆圆只会弹琵琶,那留下来的大刀,自然就是吴三桂应用之物了。

十分可惜的是,在1958年,天安寺留下的那两把大刀,被人拿去卖了废铁,至于为什么要把具有文物价值的大刀卖废铁,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可能会想到一个名词——大炼钢铁。

但是不管怎么说,那两柄重达96公斤和80公斤的大刀,彻底消失了,以至于现在很多地方陈列的“吴三桂大刀”,一直得不到吴家后人的承认。

跟很多人一样,笔者也对此事存疑:既然已经发现陈圆圆墓葬,为何不进行考古发掘?那两把被吴家后人卖了废铁的大刀,真的是吴三桂的兵器吗?

对此专家根据《明史》、《清史》和《清鉴易知录》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先是,吴三桂婿胡国柱见清兵押境,密谋降清,马宝阻之。马宝等既与诸将,迎三桂孙于云南,至衡州。”

马宝等人护送着陈圆圆和吴三桂后人沿着沅水、龙鳌河而来到达达木洞隐居,后来才建立了村寨,这个村寨不能叫吴家寨也不能叫陈家寨,而当时军衔最高的是马宝,所以那地方就叫马家寨了。

马家寨有很多墓碑都在暗示这一族群来头不小,比如有一座墓碑上刻了一副对联:

“隐姓于斯承上一代统续,藏身于此衍百年箕裘。”

通晓古文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这副对联寓意深刻,笔者才疏学浅,只看到了隐姓藏身,至于统续和箕裘暗指什么,可就真的琢磨不清了。

虽然是藏身,但是只隐去了寨名中的姓氏,为了不忘故主吴三桂,大家统统改姓吴,所以马家寨吴姓,基本都是军将后裔,剽悍善斗,专家还真不敢去招惹——而且考古界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有后裔守护的墓葬,是不可以发掘的,因为守护者会跟这帮掘祖坟的拼命。

一千多吴氏后裔不让,估计再胆大的专家也不敢去挖掘陈圆圆之墓——万一吴三桂也在那里埋着呢?

当然,专家之言未必可信,但是写进地方志的文字,咱们还真得琢磨琢磨,按照笔者的意思,如果是吴三桂之墓,挖也就挖了,但是陈圆圆之墓,还是不动为好——她一生坎坷,好不容易隐居安息,后世还是别去打扰了吧。

至于吴三桂能否抡动两百斤左右的大刀,笔者是将信将疑的:明末刘綎的大刀有一百四十四斤,这是有正史记载的,吴三桂的大刀有多重,史料中还真找不到答案。

笔者以为,那两把大刀,可能是吴家后裔用来练功的,即使是练功,那么重的大刀,也不是一般人能拿得起来的,笔者去五台山旅游,看见一把据说是鲁智深的禅杖,只有一百多斤,拿起来也举不过头顶。

五台山某处的“鲁智深禅杖”当然是假的,因为那东西分明是方便铲,跟正经的禅杖不是一回事儿。“鲁智深禅杖”是假的,“吴三桂大刀”就是真的吗?古人真的能拿得起一两百斤重的兵器吗?这些问题,就要有请读者诸君来回答了……

#考古盗墓#吴三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