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每分钟下线一台车 走进上汽宁德生产基地

2020-12-14新闻9

【太平洋汽车网 技术频道】约莫在三个月之前,笔者曾受邀参观了上汽临港生产基地,平均76秒下线1辆整车的速度带来的震撼如今历历在目。日前,笔者又来到了上汽宁德汽车制造工厂,作为上汽乘用车集团的第四大生产基地,这座仅历时17个月就实现了竣工投产的超级智能工厂被官方誉为上汽创新发展的“航母基地”,按照“柔性化、数字化、自动化、数据化”理念打造而成的生产线甚至平均每分钟即可生产一辆新车,包括全新MG5、MG领航以及面向东南亚市场的HS等热销车型均出自于此,那么它背后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亮点?

工厂概况简介

上汽宁德整车制造基地所在园区占地面积约6800亩,南北纵向3.5km,东西横向1.5km,分为整车厂和配套零部件工厂两大部分,主机厂部分占地面积约2100亩,采用一次规划、分布实施策略,一期总占地面积1500亩。其中整车厂的四大工艺(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油漆车间、总装车间)也包含在了一期规划内。

基地俯瞰图

得益于“沿海腹地”位置,和相对丰富、配套的产业链以及更多智能、科技生产手段的加入,上汽宁德工厂做到了平均每分钟可以生产一台新车,一期规划双班60JPH可达24万辆的年产能,饱和状态下能达到30万辆的产能。

上汽乘用车对宁德基地的定位明确,全新智能工厂,布局东南沿海,打造上汽乘用车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目前正在生产的就有10月份上市的MG领航、11月上市的全新MG5、纯电动车型科莱威CLEVER,另外还有出口东南亚的SUVMG HS等。明年大概还会有两款全新车要加入制造,还有十多个改款车等,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工厂车间有啥亮点?

车辆从0到1,从各项材料到成品车下线,在生产阶段必将经过冲压、车身、油漆和总装四大环节。车身车间是我们本次重点参观的区域,它的主要工作就是焊装。从冲压车间生产出来的冲压钢板,将根据分类运输到各个分类总成的生产线上,然后通过焊接组装起来,形成白车身。

1

车身车间几乎都是机器人在干事

从现场布局来看,车身车间与冲压车间为贯穿式设计,总占地72576㎡,由三条30JPH分拼线、两条40JPH主线、一条60JPH装调线组成。

整个车身车间给人的感觉是自动化率非常高,共有511台机器人、四套在线测量系统、三套激光焊设备,总焊接自动化率可达99%。我们在场内鲜少看到有在车位上操作的工人,取而代之的则是数控机床、六轴机器人(机械手)等设备,智能化水平和智能设备密度可见一斑。

不光如此,车身车间还将“数字化”演绎得淋漓尽致。车身车间通过机器人大数据智能诊断技术,对1000多种设备进行主动式预警,降低非计划停机时间20%。在车身车间,因自动化率达到99%,所以也是工人最少的车间,车身车间的工人主要任务是复查以及排错。

车身车间通过机器人可完成自动化点焊、螺柱焊、CO2焊、自动涂胶、自动铆接等先进的工序和工艺。通过高柔性化生产线和机运线;物流运输“零”叉车等先进技术可以帮助车身车间实现高节拍、高自动化率。

激光焊接技术则是另一大亮点,根据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项目管理部整车平台总工程师辛兢泽介绍,激光焊接强度上要比传统的点焊工艺提升了25%以上,而且密封性和隔音要优于传统点焊。

另外就是美观度上,传统的点焊需要加装饰件遮挡,像全新MG5这款车的溜背造型显然不合适,所以车身顶盖和行李箱盖全部采用激光焊接,让外观可以做得一体成形,更加美观。

更有趣的是,我们还看到大量的AGV小车灵活穿梭在整个车间的每一个角落,而且遇到前方有行人或者障碍物时会自动作出反应,等待合适的时机才会重新前行,无需人工干预也能智能地完成运输各种零部件的重任。

2

总装车间:燃油和新能源混线生产

宁德工厂的总装车间亚洲最大,占地面积约14万㎡,可以实现100%自动化的制造工序。车间广泛采用高自动化设备进行车辆的装配或辅助装配,拥有国内最大跨度机运系统和RFID自动识别、扭矩大数据分析、先进质量监控等技术,为工厂高效率、高质量生产提供强大支撑。

相比传统总装车间的流水线,宁德工厂内一条生产线往往只需要两到三人,高生产效率是大量智能装备代替人工所致。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传送带上,工人正在操作机械臂完成内饰总成的装车。

车间内仍然可以看到工人“拧螺丝”,但和传统扳手不同的是,工人们使用是电动扭矩扳手,智能设备成了主力,人力更多的是起着辅助作用,省力的同时精准性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和内饰总成一样,底盘也同样在人机协同下完成,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异常信息监控和精准控制,生产线上拧紧合格率达到了98%。

该车间最大的亮点莫过于高柔性化生产线了。机运线的分线和主线都具备4平台6车型混线生产的形式。就拿目前生产的MG5、领航和科莱威CLEVER来说,当MG5和领航这些燃油车车架经过动力电池装配线上时,机器人系统会自行判断识别,此时不会启动安装程序。而当科莱威CLEVER车架通过时,自动进行电池装配。

对于传统的总装模式,这绝对是破天荒性的。在这之前,共生产线的可能顶多就是同平台下的不同产物,例如大众的高尔夫和奥迪的A3,或者大众的探歌和奥迪的Q3,而对于不同能源车型共线绝对是鲜有听闻。以大多用户的认知来看,或许这可能需要另辟一条生产线,而在宁德工厂只需要RFID自动识别系统就能完成历史性的蜕变。

最后聊点有意思的

上汽选址宁德背后有何深意?

1

发展海外市场,带领自主品牌走出去

从上汽工厂选址宁德来看,这其中上汽人所打的算盘绝对是司马昭之心。

宁德位于福建省东北翼沿海、福建闽东地区,东临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西邻南平,南接省会福州市,北接浙江,是福建离“长三角”和日本、韩国最近的城市。同时,宁德又拥有世界级天然深水港三都澳。

如此看来,宁德算是一个拥有便利水上交通的重要港口城市。“靠水吃水”的文化传承基本奠定了宁德将是发展海上(外)交易绝佳地的基础。纵观历史,无论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中国的广州、上海以及日本的诸多沿海城市,有几个不是对外开放、市场活跃的城市呢?

毫无疑问,上汽名爵选址到这里无疑是押了更多的筹码到海外市场上,确切说是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市场。

热销东南亚的名爵HS右舵车型同样产自宁德工厂

从2019年名爵销量来看,去年全年MG在国内卖出了23.65万辆的新车,而据官方统计,去年名爵的海外销量是13.9万辆,已然超过了国内销量的半数,预计今年海外市场表现会达到新的高度。

名爵在11月份也继续保持了国内汽车单一品牌出口数量第一的头把交椅,出于长期平稳向好的海外需求,宁德工厂的建成和投产无疑成为了上汽名爵的出口业务坚实的后盾。

2

销量不愁,压缩成本和保证产能是关键

名爵品牌的总体销量近来也是在稳中求进,8、9、10三月分别售出16744辆、18626辆、26090辆,10月销量环比40.07%,同比增长26.03%。

一来是后疫情时代,车市整体回暖所带来的销量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名爵的年轻化转型已颇具成果。

以MG5为例,不但是通过独特工艺调制的核能黄亮眼车漆博足了年轻人的眼球,在轿跑车身和内饰品质上也是走在了同级前列。另外,MG5基于HPA架构打造,秉持着“两低、两宽、两强”的产品理念,同时新车还用了轻量化高强度的航空级铝制前麦弗逊独立悬架,高刚度轻量化副车架与下摆臂,比同类型车重量更轻,强度更高。并且有效减轻了簧下质量,提高车辆操控性。

正是这样一台内外兼修,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都为运动做着背书的后浪专属座驾,一时间成为了大批年轻消费者追逐的热血车型。而从首月就近万台的批发量来看,产量需要得到保障。

而上期宁德工厂所在园区内光一级零件供应商就达到了30多家,加之园区内采用了首创的就近直供物流模式,实现七到八成体积的零部件直接供应主机厂,生产物料运至线边缩短到了半小时内,生产效率得到了保障。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不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对于有些零部件或许需要工厂提前进行采购,这就不得不需要大批的仓储成本。而园区的产业链优势大大降低了库存压力,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3

展望新能源,联手宁德时代

数据显示,2020年10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9GWh,同比上升44.0%。政策、市场环境的驱动下,新能源车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攻势。

而从企业来看,1-10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排名第一的为宁德时代,达19.8GWh,占市场份额将近五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无数的主机厂开始“拥抱”宁德时代,新势力的蔚来和宁德时代成立电池资产公司,传统豪强的宝马、大众纷纷和宁德时代展开合作,这也意味着宁德时代已逐渐成为了行业内不可或缺的衡量电气化进程的重要风向标。

科莱威CLEVER

而上汽集团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企业,名爵品牌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要说它在新能源上面没有野心,恐怕连上汽自己都不相信。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在宁德时代的腹地建厂,无疑就是为将来更加亲密的合作提前释放了诚意。

目前宁德时代提供电池的CLEVER也在上汽宁德工厂正式投产,未来也不排除会有更多名爵的新能源车型装载CATL动力电池,甚至上汽其他的战略车型可能也将在此启航。

总结

上汽宁德工厂是上汽集团在当下甚至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它不光具备了国内顶尖的生产工艺和全球前列的自动化水平,同时也将智能化、网联化融入的生产经营中,在自身的硬实力上已经拥有了较高的水准,有更多的资本可以与外部产业配套和匹配。

在地理位置上,笔者也充分感受到了上汽工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产业宏图。天时、地利、人和都将为名爵乃至上汽的海内外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电气化转型正在路上,早日实现战略目标将指日可待。对上汽而言,这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也更期待名爵和上汽能够有更好的明天,成为更耀眼的自主之光。(图/文:太平洋汽车网 黄增鉴)

#11-20万#紧凑型车#mg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