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个都不能少 汕头金平区贫困劳动力就业率100%

2020-12-14新闻5

■在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天港社区,邹满风和孩子一起组装着塑料小零件。

■汕头市金平区在辖区设立了消费扶贫专柜,方便市民购买本地农副产品。

■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赤窖社区贫困户谢伟荣的妻子黄少兰(左二)介绍着家里盖起的新房。

■汕头市金平区鮀江街举登社区蔡鸿璇家的屋顶上架起光伏发电设备。

2020年是全面小康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这场必须打赢的硬仗中,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将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分布在3个街道24个社区的404户贫困户811人,这些年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金平区部分贫困户了解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金平区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敢做善为,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尤其是在就业扶贫方面,有效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帮扶贫困户实现稳定长效增收。截至目前,金平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鮀江街:筹款助贫困户康复多措并举促增收

“来来,先坐下喝杯茶。”走进鮀江街举登社区的一间小杂货店,贫困户蔡鸿璇见到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热情地打着招呼。几年前,他因伤致残,由于家庭困难无力治疗,一度卧床不起。

“当时家里没钱,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我现在能下地走路,都要感谢政府关心,帮助我。” 蔡鸿璇说,2016年,帮扶单位领导上门了解蔡鸿璇的情况,当场勉励他要有战胜病魔的信心。随后,在帮扶单位、鮀江街道、汕头公益基金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帮助下,蔡鸿璇治病所需费用的问题迎刃而解。经过手术治疗,他重新站了起来,恢复了生活信心。

“我家屋顶还有一个小发电站,一年也有不少收入。” 蔡鸿璇的妻子陈仰纯说,在政府支持下,投入近3万元,在她家屋顶建设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仅此一项可以为她家每年增加约4000元的收入。她家的小杂货店生意比以前好一点了。两个孩子上学也有教育补助,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2019年7月,举登社区还为陈仰纯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安排她在居委做保洁工作。陈仰纯开心地说,“一般两三个钟,做完了就可以回家,每月有2300元呢。”除此之外,她家还有低保金、残疾补助以及就业奖补等收入,曾经笼罩这个家庭的愁云已经不复存在。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金平区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推动贫困人口长效稳定增收。通过开展专场招聘、政策咨询、就业推荐、职业指导等系列帮扶活动,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成功率。截至目前,金平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0个,其中2020年新增公益性岗位10个,共安置30名贫困劳动力,现在实际在岗29人。

与此同时,金平区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精准扶贫对象就业质量。今年7月,举办精准扶贫家政技能培训和岗位现场对接会,送技能、送岗位进社区,50多名贫困户学员受益。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6人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100%。

鮀莲街:单亲妈妈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将两个塑料零件用力一扣,“啪”的一声,一个手工配件就在贫困户邹满风手中完成了。“这是昨天才拿回来的,手工活儿比较轻松,孩子有时也会主动帮忙。”今年40多岁的邹满风随手打开堆在墙脚的两个塑料袋,一个袋子里面装着未加工的小零件,另一个则装了半袋已完工的产品。

金平区鮀莲街天港社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4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5户17人。这5户当中,包括邹满风户。丈夫早逝,邹满风带着四个孩子住在天港社区的老房子里。因子女年幼,生活需要照料,她无法外出务工,主要依靠其做手工以及低保金维持生计,家庭经济困难。

2016年,通过危房改造相关政策,加上亲友支持等,邹满风在社区新建了2层楼房,一家人也从老屋搬进了窗明几净的新房。目前,她四个孩子正在上学,每年都按时收到教育生活补助金,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这也减轻了她肩上的重担。街道、社区还给她介绍了一份在市区的工作,后考虑到她要照顾小孩,根据其实际情况,在社区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帮助她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时间自己掌握,手工活也不耽误。” 邹满风说,2019年6月开始,她在社区做保洁员,每月工资2300元,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平时,除了打扫卫生,她回到家继续做手工,多少能增加一点收入。她家也参与了街道扶贫资金投资项目,每月均有分红,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累计增收1.4万多元。经过多方帮扶,她家经济收入得到明显改善,实现自身“造血”。

来自鮀莲街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街道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67户338人。目前,该街道非在校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共69人,通过与企业实施对接帮扶、参加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选聘、灵活就业等多种方式,均已实现就业。

自2018年以来,鮀莲街积极落实公益性岗位选聘工作,共定聘9名精准扶贫对象从事公益性岗位,月平均工资2300元;推动企业设立扶贫车间,目前吸纳2名贫困人口就业;落实就业奖补政策,已为9名符合条件对象发放奖补资金1.02万元,进一步激励贫困户就业积极性,帮扶贫困户实现稳定长效脱贫。

月浦街:一家四口三人就业 贫困户盖新房有底气

在金平区月浦街赤窖社区贫困户谢伟荣在建的新房里,他妻子黄少兰说,她家原来的老房子有30多年了,一到下雨天就漏水,“接都接不过来。”

走进正在装修的两层楼房,黄少兰盼着一家人能够尽快搬进新家。一家四口人,她因为身体不好在家休息,谢伟荣在市区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每天早出晚归,一个月收入差不多有3000元。以前,两个孩子要上学,全靠谢伟荣一人打工挣钱,家里比较困难。

“两个孩子经常打电话回来,让我不要干重活。” 黄少兰笑着说。令她高兴的是,通过帮扶,两个儿子读书很争气,分别考上大学、大专,先后于2018年和2019年毕业,目前都在深圳找到了收入不错的工作。尽管修建新房借了不少钱,但是家里现在有三个人工作,家庭收入随之大幅增加,这也是她家盖新房的底气之所在。

金平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副局长李润斌介绍,全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4户811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金平区持续有力开展就业扶贫,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成功率,推动贫困人口长效稳定增收。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6人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100%。

为进一步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提高贫困户就业积极性,2020年,金平区印发了贫困户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对积极参与特色农产品种养或稳定务工的贫困户实行奖补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减少直接发钱发物,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帮扶贫困户实现稳定长效脱贫。” 李润斌说,首批已有55户6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申报以奖代补项目,共发放奖补资金8万多元。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农艳芳 /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 责编:梁胤馨 / 美编:陈凤翔 / 校对:王萃

#扶贫#就业#低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