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临沧实施“十百千万”行动 搭建人才服务“大舞台”

2020-12-14新闻8

临沧实施“十百千万”行动 搭建人才服务“大舞台”

临沧实施“十百千万”行动 搭建人才服务“大舞台”

为积极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临沧市先后实施“十、百、千、万”行动,为各类人才服务搭建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万名干部规划家乡”绘制美丽蓝图。以“乡情”和“乡愁”为纽带,临沧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和号召2.64万名具有公职人员身份的本籍人才,利用节假日时间,带着乡愁和使命,回到出生地或成长地所属村委会,与村民群众一起开展接地气、有感情、有乡愁、可实施的乡村规划,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画图”,以“物的清单、人的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摸清家乡实情。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6511个有感情、有温度、有特色,可实施的村民自己的规划,让每个村寨都有专属的“美丽愿景”,一批规划蓝图正在转化为项目成果。

“千名自然村长蹲点”引领自我振兴。从县(区)、乡(镇)机关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甘于奉献的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1495名乡村振兴“自然村长”,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带领各族群众主动作为、自我振兴。“自然村长”主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探索建立了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自然村振兴理事会”,把村组干部、乡土能人、农村乡贤、产业发展带头人、致富能手等组织起来,引导群众自主解决问题14205个,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700个、鲜花盛开的村庄195个。

临沧实施“十百千万”行动 搭建人才服务“大舞台”

临沧实施“十百千万”行动 搭建人才服务“大舞台”

“百名沿边小康村工作队”助建最美边寨。围绕率先把沿边村寨建成小康村的目标,临沧市选派10名处级干部任队长、157名干部组成的沿边小康村工作队驻扎边境一线,聚焦沿边44个行政村、241个自然村,围绕构建道路、村庄和组织“三套系统”,打造产业村、旅游村、较大村、口岸和边境贸易村等“五种形态”的村庄。在边境县累计建成边境村组活动场所307个,党组织活动场所成为边境村寨最庄严、最漂亮的地方。573公里沿边公路串联成线,513公里村组公路全部硬化,24个“四位一体”项目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打造提升48个旅游景点、旅游村寨,一批最美边寨、鲜花盛开的村庄、旅游村庄的相继涌现。

“十项乡土人才培养工程”建强振兴队伍。深入实施“人才服务基层”、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双提升”行动、农村“领头雁”培养、“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青年人才党支部、教育卫生柔性引才、“百名乡土大师”评选、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训、人才对口培养计划、缅语人才培养计划等10项乡土人才培养工程,着力提升乡村人才自我振兴能力。组建730人次健康医疗、农业科技等人才服务团队深入农村基层服务。累计有3088名村(社区)干部注册参加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360名完成学业并顺利获得大专学历。择优遴选1115名优秀青年党员纳入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重点培养,把1343名农村优秀人才纳入回引对象。中东部发达地区名师名医引才计划累计引进111名教师和聘请88名省外医疗专家。选派64名乡村干部到浙江安吉、上海崇明挂职学习,选派300名乡村旅游从业者到上海、文山普者黑等地学习,与昆明市达成800名乡村旅游人才对口培养协议,精准调训350名乡村干部到上海、浙江培训,完成新型农民职业化证书培训14926人次。

让优秀人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临沧市通过搭建层层推进的基层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啃下边疆地区人才缺失短板,将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落到实处。

云南网通讯员 康文明 记者 李春林 吴沛钊 摄影报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