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今年,贵州全省煤矿平均单井生产能力提升至55万吨!还有这“三个三”你知道吗?

2020-12-15新闻4

12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消息,

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后,今年全省煤矿平均单井生产能力提升至55万吨/年。

那么,“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怎么做?具体如何助推贵州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我们一起来看看——

发布会现场

据悉,

煤矿“两化”改造升级提高了煤炭生产供应能力。

↓↓↓

一方面,“两化”改造提高煤矿单井、单面生产能力,2016年全省煤矿平均单井生产能力只有30万吨/年,到2020年全省煤矿平均单井生产能力提升至55万吨/年。新田、发耳等多个煤矿单个采煤工作面的月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

另一方面,“两化”全面提升全省矿井的产能利用率,全省煤炭产能利用率提至87.5%,比2016年提高23.5个百分点,生产效率比2016年提高47%。

在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下,我省在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7000万吨的同时,煤炭生产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调度原煤产量从2016年的8930万吨提高到今年12000万吨,电煤供应量从2016年3539万吨提高到今年的7000万吨,

截至今年11月底电厂电煤存煤量1100多万吨,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彻底改变冬季电煤供应紧张状况。

“十四五”期间,

贵州又将采取什么方法

推进全省煤矿智能化发展建设?

答案是——科技创新!

会上消息,

省科技厅将煤炭机械化智能化科技创新

工作列入了《科技创新2030实施纲要》,

具体从三条技术路线

推进全省煤矿智能化发展建设——

三条技术路线●●

三条技术路线分别是: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全链条现场先导性试验,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煤炭智能采掘和110/N00工法煤炭智能采掘技术和装备。

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全链条现场先导性试验:“我们按全产业链设计,先进行我省煤炭地下气化资源评价及现场先导型试验选址,在全省范围内优选出最佳气化资源;随后开展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以及气体组分控制及分离技术和装备研究。煤炭地下气化稳定产气且组分可控后,研制分布式发电站(小型微型燃气涡轮发电机和燃料电池),并组建煤炭地下气化发电专用智能电网。”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廖飞说。

据悉,该项目实施后,将颠覆传统物理挖煤的方式为化学取煤,通过方法论创新,预计到2022年实现“井下无人地面无煤”;气化气体就地发电,因为没有火焰,不同于火电,省科技厅杜撰了一个新名词“气电”。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煤炭智能采掘:针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需求,基于传统“121”采煤工法,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减人甚至无人。

110/N00工法煤炭智能采掘技术和装备,:将先进的110/N00工法适应性引进到贵州应用,取消保护煤柱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巷道掘进极大简化井下作业条件。

据了解,通过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煤炭智能采掘和110/N00工法煤炭智能采掘技术和装备研究,为打造“无人矿井”提供了可能性,期望在2025年左右实现“井下无人地面出煤”。

那么,

贵州又将如何助推

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

发布君“三个三”带你了解下——

三个体系!

支撑贵州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

符合实际的技术标准体系。针对贵州特殊的地质条件,通过发布技术攻关榜单,筛选技术装备目录清单,提出“省级能源云+煤矿地面集中平台+开采机械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思路,出台建设与验收暂行办法、数据交换技术要求,明确1+8智能化辅助系统标准,即综合信息化管控平台+通风、瓦斯抽采、压风、排水、运输、供配电、工业视频监控、信息导引及发布子系统,做到建设、信息、管理“三个标准统一”。

健全周密的政策支持体系。省委省政府出台省委20号、省政府9号两个顶层设计文件,对“两个100%”的目标进行细化落实。省级主管部门先后制定印发13个涉及“两化”的配套政策文件,建立了从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建成验收、运维管理等智能化全过程、全周期的政策体系。

多方联动的资金保障体系。省财政2017年以来每年列支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今年起再新增10亿元支持智能化建设,累计下达改造资金近20亿元。首创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跟进的投贷联动机制,将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按15:85比例共同投资改造项目,撬动银行贷款100多亿元。建立四方联动融资机制,煤矿选定设备及厂商,金融机构出资购买,政府平台担保,租赁给煤矿,煤矿分期支付租金,解决设备购买资金超20亿元。

三个机制!

助推贵州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路径

政府推动机制。先后成立省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省基础能源产业振兴领导小组,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推进全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建设工作。成立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本地区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攻坚工作。

多方联动机制。行业主管部门与业务审批部门联动,建立能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将煤矿建设项目审批从原来581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80个工作日。与能源职业学校联动,开展新型学徒制即“招工招生一体化”,培育煤矿智能化技能型人才;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动,建立通报、提醒、约谈、问责机制。

示范带动机制。开展智能化少人(无人)采掘工作面建设33个,盘江山脚树煤矿、兖矿贵州能化青龙煤矿和发耳煤矿、贵州豫能新田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重点研发计划——复杂地质条件下辅助运输机器人研发应用项目落户盘江金佳煤矿;发布“煤矿井下5G应用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启动煤矿井下5G无线通讯技术的试点示范。

三个效益!

提升贵州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成效

经济效益显著。从“密集作业”到“少人作业”,全省改造升级煤矿共减少井下人员近万余人,年降低人工成本3.5亿元。从“低效采煤”到“高效作业”,产能利用率提至90%,比2016年提高26个百分点,改造煤矿用6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回智能化投资成本。

安全效益显著。从“人工干预”到“智能启停”,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自动响应,井下设备自动化控制、可视化操作,实现系统优化保安。如青龙煤矿进行智能化改造后,连续2376天保持零安全事故。今年以来,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4起、死亡5人,同比分别下降81%和88%。

社会效益显著。10处煤矿获全国煤炭行业最高奖项“太阳杯工程”奖和“优质工程”奖,塑造贵州煤炭工业的良好形象。这两年多来,大学生因为煤矿也可以有高大上的职业环境和高收入的从业待遇而明显增加,比如,众一金彩黔公司近两年大学生新就业人数增加了55%。严寒电煤供应量从2016年3539万吨提高到今年的7000万吨,截至今年11月底,电厂电煤存煤量达1100多万吨,彻底改变冬季电煤供应紧张状况。今年9月24至25日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我省是全国四家作经验交流的省份之一,贵州省能源局是全国唯一参展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

来源:贵州发布综合整理自多彩贵州网(张鸿杰 杨婧 陈鹏 唐冰清)

贵州多地积雪结冰!“急冻式降温”来袭,司机行驶这些路段切记要注意!

4453亿!贵州与央企签大单

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