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给兵马俑拍“证件照”的他,有个震撼发现!

2020-12-16新闻1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一天拍着拍着,我一抬头就看见一尊俑的脸上有指纹,那可是2200多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留下来的指纹啊!”

“我拥有世界上最棒的工作!每当透过镜头看着它们(兵马俑)的眼睛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那一刻站在你面前的就不是陶俑了,而是祖先!”发出这番感慨的,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文物摄影师赵震。

1997年至今,赵震在博物院工作了20多年。随着央视最新一期《国家宝藏》的播出,作为文物“今生故事”的讲述人,赵震分享了他为将近8000尊兵马俑办身份证的故事。为了最好的自然光线一等就是一年;说起自己发现兵马俑脸上2200年前的工匠指纹,他激动到哽咽...

每一尊兵马俑都有自己的文物档案。所有文物档案的总和叫文物总账。它像一个户口本,家里添丁进口都要补充更新。每一尊俑的保存现状、是否经过修复、是否参加外展、是否有新俑出土,都要重新记录。对于图片像素不高甚至是年代久远的黑白胶片,都要进行信息更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外人看来,每天给兵马俑拍照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年轻的赵震乐此不疲。通过他的讲述可以知道,他乐的不仅仅是摄影本身,也不只是镜头所对准的每一个兵马俑,而是兵马俑背后的历史和祖先创造奇迹的工匠精神。所以,赵震在参加节目时说,给兵马俑拍照,是摄影师与拍摄对象的一次合作,更是后代与先人的一次对话。

“有一天拍着拍着,我一抬头就看见一尊俑的脸上有指纹,那可是2200多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留下来的指纹啊!当看到那种景象的时候,时间已经消失了,就在同一个位置,他刚刚离开,而我就踩在他的脚印上!”这是赵震的感叹。

而惊喜远不止于此。每年兵马俑都会“复活”一次。所谓的复活,是光与影的功劳。铅灰色的文物在阳光下瞬间变得流光溢彩,如获新生。

秦俑坑严禁使用闪光灯,到了十二月末,自然天光特有的角度洒在兵马俑脸上,铅灰色的面庞在映照下变得五彩斑斓,栩栩如生。那时,这支沉默的军队,“不动如山,动则如火掠林”。

为了等待每年的“复活”,赵震十二月底会去蹲坑。从下午两点到太阳西落,哪怕一年只能拍出两张这样的片子,都非常值得。

来源:人民网

监制:门宏苒

#考古盗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