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真实的襄阳之战:比金庸写得更惨烈,蒙古军队被它拦了整整40年

2020-12-16新闻10

蒙古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元史》中曾有记载:“蒙古攻金朝、西夏、花拉子模、阿拉伯帝国、法兰克十字军、匈牙利等国”,蒙古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蒙古军所到之处,几乎被征服。在南宋史上,却有这样一座“英雄”城市,它用自己的一城之力抵抗蒙古大军的铁骑践踏,骁勇善战的蒙古大军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座不起眼的城市碰了钉子,并且长达40年之久。而这座城市,看过武侠小说的读者们应该都非常熟悉,它就是襄阳。

襄阳,《宋元襄樊之战》中写到襄阳:“跨连荆豫,控扼南北”,且扼住南宋与金国的分界线,乃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内地政权分立,领土分裂,襄阳乃至秦淮一线就成为了南北分割的交界点。北宋时,襄阳本是内地的城镇。可是靖康之变后,襄阳就变成了宋朝与金国的交界点。金国被蒙古灭亡之后,蒙古占领了金国的地盘,从此蒙古与南宋便在襄阳形成了对峙。

而襄阳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离不开南宋将领的坚守城防。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蒙古人占领襄阳,后南宋名将孟珙收复了襄阳城,并且组织军队修过防御军事,还加修了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于是在防御工事和护城河的相互作用下,襄阳这座城市的战略地位逐渐凸显。

忽必烈见襄阳久攻不下,于是调集大量军队大举进攻襄阳。吕文焕下令死守襄阳,合理布防,亦守亦攻。采用逐个分解击破,步步为营的办法,才让襄阳在元朝蒙古军队40年的进攻中依旧岿然不动。其中离不开吕文焕及襄阳人民的誓死保卫国土的精神。前有宋将孟珙的努力,后有吕文焕的死守城池。襄阳这座城市才得以保全这么久。

还有一点事,襄阳与历史上的樊城相互照应,成掎角之势。两座城市共同抵抗蒙古大军,相互扶持,彼此支援。以至于蒙古大军不能集中兵力全部进攻一个城市。可以说是樊城拖住了蒙古大军,也可以说是襄阳拖住了蒙古大军。二者相互结合,采取声东击西之法,才换来了守城40余年之久,樊城被攻破后,襄阳也唇齿相依,面临绝境。

可是就算这样,襄阳和樊城也抵挡不了蒙古几十万大军的进攻。俗话说得好,“团结一致战胜一切”。如果自己的团队里出现了叛徒,那整个团队也会岌岌可危。襄阳和樊城也是如此,忽必烈接受了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并从他那里得到了襄阳和樊城两城的军事布局图。这样一来,襄阳和樊城两城的防守在元朝军队眼中,便犹如透明,不足为惧了。

此外,忽必烈手下的两名工匠——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造出了新的炮种。因为这两名工匠是回回人,所以这种炮被称作回回炮。回回炮与原来的土炮不同,它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于是在这样的新式炮面前,襄阳城的防守一击即破。有了新式武器的加入,再加上蒙古铁骑军队的强悍,襄阳城的防守愈发艰难。

再加上南宋官兵普遍腐朽。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官员只顾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以至于襄阳和樊城两城在遭遇外敌入侵的时候,其他城池根本没有派出援兵,只顾着保全自己。总的来说,因为南宋降兵较多,以及蒙古新式武器的运用和南宋统治腐朽不堪等原因,樊城这座城市作为襄阳的天然保护屏障,也失去了效用。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蒙古大军大举南下,踏破襄阳。

#武侠#元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