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微课堂】走进孩子内心,才能知道他的快乐是什么!

2020-12-16新闻5

原标题:【微课堂】走进孩子内心,才能知道他的快乐是什么!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郭铁军老师,今天讲的这个课程的主题叫: "什么样的孩子是快乐的?"

情绪是情商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当一个孩子快乐的时候,他的整个学业的状态会得到支持,学习的情绪会高涨,他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一、有好朋友的孩子是快乐的。

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所以他的学校生活感到是否快乐,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朋友。

人是社会性的,他必须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接纳。

如果孩子被同学们孤立,甚至与同学之间有这种校园霸凌的状态,被不正确、不礼貌的对待。这些现象一旦产生,孩子就会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他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学业就会受到极其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辍学。

我曾经的一个案例:一个高中生他从小学生的时候他和同学关系就不好。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就有意识的孤立他、侮辱他,给他起外号,给他带来很大的伤害,他一直默默忍受着,直到最后一次和一个同学发生冲突的时,他崩溃了,因为这个问题辍学了。辍学一年半一直呆在家里,最后发展到严重的社交恐怖症。白天的时间从来不出门,只有到了晚上的时候没有人了,他妈妈陪着他在小区的这个小路上走一走,换换空气,看到人对方有人来了,他就会躲在妈妈的身后。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重视孩子的朋友问题,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一个交友心态,让孩子在交友过程中不再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学习情商当中就是人际能力。

郭老师要提醒家长注意这么四句话:

1.父母一定要热情接待孩子的朋友。

当孩子朋友到家里来一定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要怠慢,也不要轻易骂孩子的朋友,这等于打了孩子的脸,孩子会以很剧烈的反抗表示自己的不满,这样对亲子关系是个很大的损失。

2.对孩子朋友的评价要尊重孩子的感觉。

当我们和孩子交流时,对于孩子朋友的评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觉。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在孩子们心中,朋友的关系高于和父母的关系,所以在评论孩子朋友的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感觉。

3.不要说孩子朋友的坏话。

千万不要说朋友孩子朋友的坏话,因为他不愿意听,要说就说一些肯定的话,这样孩子可以跟你的关系更好一些。

4.孩子对朋友的取舍,让孩子自己决定。

我们需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要正确对待朋友关系,但切记不可以直接强求孩子放弃对自己朋友的取舍,可以跟孩子好好的协商。

在社会当中主流意识是如何评价的,比如说孩子抽烟、夜不归宿,这些行为在主流意识是如何认识的,让孩子自己去分辨,自己去取舍,尊重孩子的决定。当然这个不是直接能一步到位的,需要家长们有耐性去做好这个工作。

二、欲望得到满足的孩子是快乐的。

孩子想吃东西、买玩具,我们家长满足了,孩子当然高兴了。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几点,作为一个智慧的父母,要研究孩子的需求结构是不同的,需求结构是不同的。

1.物质享受,物质享乐。

物资上的享受很简单,比如孩子想吃零售,买玩具,家长满足了,他就很快乐,但是家长朋友们需要把握一个度,切勿让孩子养成贪图享乐的习惯。

2.他最亲的人最重视。

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友好、有爱的表达,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他是快乐的。比如说要求孩子每天要求孩子按时起床,每次按时起床以后,你就亲她一下、抱她一下,他可能就是更积极的就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对孩子的需求有个特点,精神需求高于物质需求,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让他自己去处理生活和学习的问题,而不是你时时处处都关注他,一直关注他,他就越反感你,这就是精神需求。所以要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

3.帮助或协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不仅仅是伟大的理想,是和父母想的一致的理想,包括了我们父母不理解的理想。比如说有的孩子就真心实意的想当游戏职业选手,他想实现这个理想,如果说我们根据分析孩子确实有这个潜质,你就可以协助他实现这个理想,给他创造条件。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他会跟你心连心,如果你极力的反对他,那么孩子就和你心分开了,就不可能跟你在一起愉快的沟通了。

4.尊重孩子的娱乐需求。

孩需要娱乐的,哪怕是高三的孩子,不可以把孩子的娱乐的权利全部剥夺掉,再紧张的孩子也得要有娱乐,一张一弛,张弛有道。

下面我们具体要讲一讲孩子的学习情商当中的情绪能力。再大的孩子也还是孩子,所以这一点要求我们的父母一定要尊重,如果你做的不好的话,你没办法跟孩子交流。

三、拥有良好情绪的孩子是快乐的。

1.和谐的成长环境。

我们指的说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是和谐的,这是一个孩子良性情绪的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因为成人之间或者成人和孩子之间,一旦产生了情绪的冲突,或者这种冲突的常年化或者经常化,就会造成孩子的精神紧张,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造成他终生情绪不良的一个状态,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的精神氛围和精神环境。

2.完善的爱的依恋关系。

完善的爱对一个人在零到六岁的时候,要有充分的对孩子爱的依恋关系的维护。我们分了两个阶段,在三岁以前我们叫百分之百的爱给孩子,三十岁以后我们要适当的给孩子加以一种要求,要求也是爱的基础上要求孩子。但是当孩子的情绪不良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转化孩子的情绪,所以我们总结一句话,在六岁以前有个宗旨,让孩子不哭,就是维护孩子的良性情绪。

3.零到三岁无挫折的快乐童年。

在三岁以前不人为设计挫折给孩子,但是自然产生的挫折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孩子在奔跑当中摔倒了,孩子哭了,这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最佳时机。

这种挫折生活当中的挫折是让孩子要经受的,没有也是不行的,但是我们不人为的设计挫折。

比如说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锻炼孩子的勇敢,把孩子关在一个没有人的房间里,这就叫人为的设计挫折。人为的设计还涉及孩子的这种不良感觉,这是错误的。

三到六岁的孩子要关心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学会表达,让孩子把话说出来,让孩子不高兴就说出来,喊出来、哭出来、表达出来,我们都可以允许。

4.要让孩子在九岁以前学会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

这个学习要在三岁左右就要去训练。比如孩子偶然一次不高兴了,把自己头蒙在被子里,过了一会儿他把被子一掀,好了,这是偶然的一次实践。我们就鼓励孩子,下次当他不高兴的时候,也让他把被子把头包起来,完了让他待一会儿把被子一掀,孩子就好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找到一种发泄的渠道。

5.让孩子要痛快的玩,大声的笑。

这是对九岁以前孩子的要求,不用要求他很压抑,但是这一点要注意场合,注意对社会的影响。你比如说是一个很安静的图书馆,孩子想嬉戏打闹,你可以让他离开那个场所,到适当的场所当中去,让他痛快的玩,让他大声的笑,要注意场合的适应性。

6.我们教育孩子要以最后以快乐结束。

有的人问郭老师,孩子可以不可以打?可以打,不是不可以打,因为打是一种惩罚,在心理学上来说,惩罚就是一种我们叫做负强化。就是说把他那种不良的东西要去掉,就是给他一个教训,这是必要的教育方式,是可以惩罚的。

比如说爸爸来执法,妈妈来表示爱。打孩子孩子会疼、会哭、会闹,妈妈把他抱过来,告诉他打在你的身上,疼在妈妈心里,妈妈也在流眼泪,让他感觉到我们是爱你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为什么打你,因为怕你受到严重的伤害,可以适当的哄一下孩子,最后要以孩子的快乐结束。

7.在童年时奠定良好情绪的基础。

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情绪,我们大人可以协助他。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发现情绪的正面价值。比如说你被人嘲笑成绩不好,所以需要努力发奋图强,可以得到自己的成功啊,用正确的方式回击别人,让孩子奠定良好的情绪基础。

今日核心内容:孩子快乐成长必备三大特征~

1、有好朋友的孩子是快乐的。

2、欲望得到满足的孩子是快乐的。

3、拥有良好情绪的孩子是快乐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但是请家长注意: 千万不要培养孩子的仇恨情绪,不要把怨恨变成仇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的父母一定要重视。

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聆听!

#孩子#【微#内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