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秦灭六国实现大统一后,六国国主分别落得了怎么样的下场?

2020-12-16新闻20

历史有时很神奇,甚至我们都不知道该说是巧合还是意外。有诗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秦灭六国期间,战死的六国兵将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然而,六国的末代君王却没有一个战死沙场,而是无一例外的都成为了阶下之囚,以期重获新生。

韩王安

在战国七雄之中,韩国差不多是最弱,也是最缺乏存在感的一个了。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始,魏、赵先后成为顶流强国,唯独韩国日渐式微。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大手一挥,开始发起了对韩国的灭国之战,羸弱的韩人早已在三年之前便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一年前更是割让了南阳之地,此时又哪里有实力来抵挡秦人的进攻。

转瞬之间,韩国的土地成为了秦之颍川郡,而韩国的末代君主则跪地求饶,成为了秦国的阶下囚,随即被软禁在了陈县,也就是后来陈胜称王的那个地方。

公元前226年,陈县发生叛乱,秦王派兵平定后,迁怒于韩王安,命人将其处死。

赵王迁

赵国与秦国的君主,有着同样的祖先,即商纣王时的大臣蜚廉,不过,在战国时期,两国之间的战争也是打得最为凶猛的。赵国一度在战国后期崛起,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强国,在“战国四大名将”之中,赵国也与秦国一样两人入选,廉颇、李牧的大名又有几人不知呢?可是,赵国的末代君主赵王迁却轻而易举地受人挑拔,放弃了李牧。

公元前229年,韩国灭亡后,秦军便转火攻打赵国,赵国李牧、司马尚皆是能征善战的统帅,竟使衰败之中的赵国抵挡住了秦军的猛攻。两军相持一年有余,秦军统帅王翦于是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重金贿赂赵相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进谗言,污蔑李牧、司马尚有反意。昏庸无能的赵王迁竟误信谗言,不但另派他人取代二人,还暗中派人将李牧、司马尚杀害了。

果然,自毁长城的赵国很快便被秦军冲破了要塞。公元前228年,邯郸城破,赵王迁也成了秦人的俘虏。秦王嬴政随即将其流放到了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死期就未知了。

燕王喜与代王嘉

赵国灭亡后,赵国一些大夫们北逃去了代地,拥立了赵王迁的异母兄长赵嘉为代王。代王嘉自知实力不足,便联合燕国一起,合兵一处,驻守在易水以西,以图抵挡住秦军的攻击。

韩、赵接连灭国后,燕国国内也是极为惊恐。燕王喜终日如坐针毡,害怕秦军的到来。这时,燕国太子丹想出一个妙计,即以割地降秦为名,派出刺客刺杀秦王,这便是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不过,很不幸,荆轲刺秦王最终以失败告终,而燕国顺理成章地便成为了秦王最憎恨的国家。

公元前226年,秦军剑指燕国,驻守于易水边上的燕代联军完全无法阻挡秦军的攻击,被一举击溃,随后燕国都城蓟城告破,燕王喜北逃去了辽东。为求自保,燕王喜将自己的儿子太子丹献给了秦王,以求苟延残喘。

果然,秦军没有直接追杀至辽东,又给了燕王喜四年的自由,直到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才再次发兵攻打燕、代,偏安一隅的两国自然不是秦军的对手,很快便溃败了,代王嘉和燕王喜这对儿“难兄难弟”也都成为了秦国的俘虏,过起了没有自由的生活。

魏王假

在战国前半段,魏国还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尤其魏文侯时期,更是起用了一众贤能之人,李悝、吴起、西门豹、子夏等等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后来在秦国变法的商鞅最初也是想在魏国谋求发展的,只可惜一片大好局势,最终魏国君主不但没有把握得住,还不断东移以避秦之锋芒,直至最终灭亡。

魏国的最后一任君主是魏王假,客观来讲,魏国的灭亡跟他的关系已经不大了,他当君主的这一年(公元前228年),韩、赵已经接连被灭了。如果不是荆轲刺秦,也许魏国更早灭亡也未可知。

秦国的优势兵力集结在魏国的时候,魏国已经无法像赵国那样驻守要塞了,他们最后的选择也只是固守都城大梁。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用计水淹大梁城,最终灭了魏,魏王假降服。

楚王负刍

楚国一度是战国七雄中幅员最为辽阔的国家,也是最早称王的一个,不过,与秦“六代贤君”相对比的是,楚国后期的君主却一个不如一个,但是,偏偏这样一个楚国,却给予了秦军一场大败仗。

公元前225年,秦将李信统帅20万大军伐楚,连战连捷直奔楚都杀去,却突然收到郢陈叛乱的消息。原来,故楚考烈王之子、秦国重臣昌平君熊启借安抚楚民之机,发动了叛乱。(熊启的母亲乃是秦昭襄王之女,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质子时,迎娶的妻子。后来,考烈王独自回国,留下了熊启和他的母亲在秦国,熊启凭借舅母华阳夫人的关系,步入秦国政坛,受封昌平君)李信平定郢陈叛乱后,又一路追杀西撤的昌平君,却给了楚将项燕偷袭的机会,大败而逃。

不过,短暂的失败并不能阻挡秦军一统六国的脚步。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重启老将王翦,统帅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一年后,楚都寿春失守,楚王负刍被俘。随后,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在淮南一带负隅顽抗,可惜,终究实力悬殊、无力回天。不久后,昌平君兵败被杀,项燕自杀而死,楚国彻底灭亡。昌平君这个“半路出家”的楚王也成了这一系列王中唯一一位战死沙场的了。

齐王建

时至此时,关东六国已去其五,只剩下了与秦国“东西相望”的齐国了。

齐国当初与秦国并称为“东西二帝”,是合纵联盟的核心力量,即便到此时,齐国也拥有着四十万大军,以及与秦国一样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西面是层峦叠嶂的山川,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既然秦国在西边,于是齐王建想当然地便将四十万大军安排在了西部边界,以阻秦军。可是,燕国已灭,秦军又何必舍易而选难呢?秦将王贲轻而易举地便从燕国南面杀进齐国,直至齐都临淄城下,齐王建最终放弃了抵抗,出城投降。

最后,关东六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齐国,就这样灭亡了,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至于齐王建,则被秦王嬴政安排去了共地(今河南辉县),居住于荒僻的松柏之间,没有食物供给,最终被活活饿死。

鲜花说

自公元前230年灭韩之战始,至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开城投降止,仅仅十年的时间,关东六国便都成为了大秦帝国统辖下的郡县。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将军战死在了沙场之上,有多少壮士为固国守城献出了热血,可到头来,他们的国君却都选择了投降,目的也只是为了保住残驱。

写到这里,水一白突然想起,在秦末反秦浪潮中的一个“不起眼儿”诸侯国君——魏王咎。在秦军兵临城下之际,他也是在无力抵抗之下选择了投降,只不过,他的投降有一个条件,即保全魏都临济城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谈判条件达成一致后,魏王咎自焚于临济城下,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全城百姓的安全。

这才应该是亡国君主应有的担当吧。

#秦朝#战国七雄#荆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