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村里来了“攀钢人”

2020-12-16新闻13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12月16日电(胡毅、胡旭)时近隆冬,在贵州省盘州市刘官街道瞿家庄村的田间地头,看着蒜苗、甘蓝、生菜等蔬菜陆续种下,为此忙碌了好一阵的何凯终于松了口气。这个从四川省攀枝花市来到贵州大山里扶贫的第一书记,是鞍钢集团攀钢的一名职工。之前一直在城市企业工作的他,驻村两年多来,硬是把自己磨成了“村里人”。

“知道要去瞿家庄任第一书记,几夜都没睡好觉!”45岁的何凯说,他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特别担心工作没做好,辜负了组织的信任。报到那天,村民端着一大碗苞谷酒迎接何凯:“喝下这碗酒,你就是我们瞿家庄的人……”顾不得长途奔波的疲劳,何凯接过酒碗一饮而尽。远眺茫茫青山,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瞿家庄强起来、富起来、靓起来,让村民过上好生活。

白天,何凯入户走访,行程上万步,半年穿坏三双鞋。晚上,他学习充电、开会集思,精心谋划村子发展方向。经过一番摸索,他努力将村干部打造成一直能打硬仗的扶贫队伍,带领大家制定道路、水利、产业三年规划,启动党建、基建、民生、医疗、教育等20余项扶贫项目,还组织编写《村规民约“三字经”》,促进邻里关系。

贫困户卢平中有干劲、缺资金,何凯帮助他申请帮扶资金,帮他盖起了猪圈养了十多头生猪;贫困户袁瑞福居住环境简陋,何凯张罗着帮他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照明、修了厕所……两年时间,何凯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彻底变成了瞿家庄人。同时,在鞍钢集团攀钢的支持下,他申报的扶贫项目也一一落地,“盘活”了瞿家庄的土地。

一个“菜园子”,种出几十种经济作物。何凯入户走访时发现,老百姓的餐桌上看到的蔬菜种类很单一。这么好的田地,能不能多种点蔬菜呢?何凯带着村支两委搞起了“菜园子”。如今,“菜园子”变成了“果蔬产业扶贫示范园”,其中高端果蔬大棚就有11000平方米,露天种植区也有百余亩。种植的小黄姜、蒜苗、空心菜、草莓、西瓜等几十种经济作物,都获得了好收成。

一个“水池子”,养出上万斤水产品。何凯发现当地人很爱吃石蛙,于是产生搞水产养殖的念头。在鞍钢集团攀钢大力支持下,瞿家庄打造了水产养殖产业扶贫基地,养起了石蛙、牛蛙、鳝鱼、甲鱼、乌鱼、青鱼、草鱼、花鲢、小龙虾等水产品,年产量上万斤。按照承包协议,承包人在前5年每年向村集体缴纳保底收益4.5万元,5年后在保证保底分红基础上再将经营效益按股比分红。

2020年4月,瞿家庄4条产业路全线贯通,不仅解决了近3000村民的出行难题,也降低了扶贫产业的运营成本。2020年7月,瞿家庄种植的云茸、分葱等作物收获满满,贫困户第一次领到产业发展分红款。村里的果蔬示范园和水产养殖基地不仅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20万元,还可为村民带来近百万元的务工收入。

如今,村里的产业走上正轨,村民的收入也有了稳定的保障,瞿家庄的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和全国人民同步迈向小康生活。何凯说,看着村里的变化,感到自己和村民们并肩战斗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将继续努力巩固村里的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完)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