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花甲老人昏倒在街边,05后上海少年“教科书式”救人抢回生命

2020-12-16新闻5

一个多月前,63岁的王老伯兴冲冲地参加了一场高中同学聚会。没想到,或许由于过于兴奋,出了饭店大门没走几步,他就倒在了肇嘉浜路上。就在老同学们手足无措时,一个高高大大的小伙挤入了人群。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五六分钟时间里,小伙持续对王老伯进行了心肺复苏,为他抢回了一条命。

小伙怎么也不肯告诉大家,自己姓甚名谁。老人家们凭着小伙校服上的“格致”二字推断,他可能是上海市格致中学学生,于是拿着照片到学校询问。老师们一眼认出,照片上的小伙是该校高一(7)班男生盛晓涵。

盛晓涵在讲述当时救人的情形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住了26天医院后,从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的王老伯出院了。今天中午,王老伯在老同学们的陪伴下一起去格致中学,为这个勇敢而智慧的15岁少年送上锦旗,亲口道一声感谢。

“不能看着生命在我眼前消逝”

“他是学校里有名的热心人,很多老师第一个认识的都是他。”对于盛晓涵救人之举,格致中学高一年级组长余光辉和高一(7)班班主任徐正一并不意外。帮老师调试投影设备、扛实验器材,帮同学去卫生室拿药,大扫除主动干重活累活……这个勤勉的物理课代表, 总是乐呵呵地帮人做这做那。

万一老人没有被救回来怎么办?万一是“碰瓷”遭到讹诈又怎么办?事后,周边的大人们回想起来,其实为他捏了一把汗。盛晓涵说,危急时刻,谁能想这么多。

10月27日晚,盛晓涵正好有事,八点多才离开学校。就在快到家时,他发现路边围了一群人,依稀还听见抽泣声。他挤进去一看,一名老伯倒在地上,另一名老伯扶起他上半身,帮他拍着背。

事发时,王老伯的朋友们拍下了盛晓涵的照片

“我判断,他应该不是噎住了。”盛晓涵说留意到,脚下有液体,老伯已经尿失禁。“生物课上我们刚学过有关非条件反射的章节,所以我知道尿失禁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疾病,一种是大脑完全不受控制。”盛晓涵说,这要感谢从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格致初级中学到格致中学,他就读的每所学校都开设有急救课程。就在10月7日,初、高一年级全体师生还在东方绿舟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心肺复苏和救护包扎技能培训和考核。平日里,他也时常和几个同样对医学感兴趣的同学,聊聊院前急救的话题。第一次要“真刀真枪”上手他也没有把握,但情况紧急,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看着生命在我手里消逝。”

因为不知道老人晚餐吃了什么,盛晓涵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拍挤压了两下,见没有任何食物吐出,他赶紧下一步施救,让老人平卧。他发现老人脉搏微弱,而且体温下降,仅有微弱的喘息,这一切,都符合心脏骤停的特征。他一边疏散围观人员,一边解开老人胸前纽扣,开始体外按压。为了让救援更有效,他赶紧教会周老伯“鼻式人工呼吸”,协助救人。

盛晓涵说,自己从小喜欢打排球,最高纪录是一个小时连续垫球2300下。没想到,在急救时,这一身“硬功夫”派上了用场。经过五六分钟的连续按压,他惊喜地发现,王老伯有了自主呼吸!他不敢停手,直至120赶到。

“外婆在天之灵一定很安慰”

“当时辰光阿拉伐晓得哪能办,有人出手,大家都觉得有救了。”王老伯的老同学老周说,这个小伙沉着冷静,谁也没想到,这还是和自己孙辈差不多大的“小孩子”。

今天,王老伯来了,王老伯的同学们来了。当时一起参加同学聚会的王老伯的高中班主任、浦东江东中学老退休教师高淦星也执意要一起来。“这么好的小朋友,一定要找到他,谢谢他!”

盛晓涵却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完美,“哎,当时太紧张了。其实不远处有酒店,我应该赶紧让人去借一个AED设备来,说不定更有效。”

他说,自己当时不想告诉老人家们姓名,是因为不想让大家觉得,“某一个人很厉害”,“我只想让大家看到校服,会想到,这么小的学生都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

“说出来你们不相信,我一个05后,我最崇拜的是雷锋。”盛晓涵最欣赏的是雷锋说过的话——“如果傻子能够帮到别人,那我宁愿做个傻子。”“我现在也是个能够帮到别人的傻子了,我觉得很开心。”他笑道。

他说,对医学感兴趣,是因为从祖辈到父辈,家里最亲的人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慢性病,这也让他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珍视。因此,他特别认真地学急救,希望关键时刻能派用场。

父母工作忙碌,从小,他和外婆最亲。第一次坐上救护车,却是送外婆去医院。今年上半年一次发病后,外婆坐上救护车却再也没有回来。趴在病床前一声声呼唤外婆却再也没有回应的一幕,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他说,知道自己做了好事,外婆一定会欣慰吧。

#雷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