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龙开发区:“匠心”搭好桥,筑梦“三代人”

2020-12-16新闻10

“十三五”期间,大龙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后建成大德新区、德龙新区、 龙江新区3个安置点,全面完成5583户26481人搬迁入住。

安置点航拍

面对搬迁群众从“旮旯山”搬进“城里头”,要如何实现“搬得出来、融得进去、和谐发展”美好愿景,完成“搬迁户”到“新市民”的历史蜕变?开发区结合实际,在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中给出了答案。

幼有所育—“三课堂”护成长

“老师,这是我画的画,好看吧,我要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我喜欢这里,在这里可以学习跳舞、手工、画画,还能和老师同学一起玩游戏,可开心啦!”郑圈齐和其他孩子开心的对志愿者老师说。

德龙新区四点半课堂

冬日里的细雨带着寒意,而安置点新区“周末课堂”却一片暖意洋洋。为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子女课后无人看管、学习无人辅导、爱好无人培养问题,也为他们解决上班不用担心子女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下心来工作。

开发区聚焦学校、社区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链接,围绕安置点少年儿童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和亲情陪伴等需求,开设以舞蹈、绘画、手工兴趣爱好培养为主的“快乐星期六小课堂”;开设以课业辅导为主的“四点半课堂”、“暑假课堂”,分别配备专业的志愿者授课教师精准服务,帮助安置点青少年在课余时间有人陪伴、兴趣特长有人指导、感恩奋进有人加油。

舞蹈爱好培养

截至目前,“周末课堂”共开班107期,累计服务安置点学生6690余人次;“四点半课堂”共开班200余次,累计服务安置点学生10068余人次;“暑期课堂”至8月10日开班,惠及搬迁学生累计4080余人次。

“我在附近上班,娃娃没有人带,就送到这里来,孩子可以在这个地方学到知识,我又可以放心去上班,一举两得。”搬迁群众谭文江在社区公益性安保岗位上班,“三课堂”帮他解决了“大问题”。在搬迁群众心里,“三课堂”不仅是学习室,是兴趣班,更是连接与新家园情感的纽带。

陪伴新居民儿童过六一

集体唱生日歌、许愿

除了“三课堂”这样发挥“心”功能的服务阵地外,开发区同时聚焦教育扶贫,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茅台王子·明亮少年”等项目向安置点倾斜,资助学生15人;募集扶贫扶智帮扶资金共70万余元,都实实在在地为搬迁群众送去了暖心服务。

壮有所为—就业引导促发展

春节将至,走进开发区各个安置点新区,扶贫车间内工人们干劲十足地赶制订单;青年创业园线上销售热火朝天;公益性岗位的职工各司其职;周边一个个产业园开足马力……

搬迁群众可以实现在家门口选择适合的企业上班

“在这里上班,不仅发展空间大,而且离家近,方便照顾父母,我觉得很不错。”青年创业园工作人员田峰很满意当前的发展状态。“每月3000元保底工资加提成,收入还算可观,助力家庭发展没问题。”2018年,在易地搬迁政策支持下,田峰一家五口从德江县泉口镇一个小山村搬到了开发区龙江新区;今年开春,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家待业的他接到街道、社区宣传青年创业园招聘通知后,立马就报了名。“我学的网络营销管理,和这份工作刚好无缝对接,必须得抓住这次机会。”

青年创业园内一景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像田峰这样,通过就业信息宣传、招聘等渠道找到工作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

为妥善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开发区将就业作为后续扶持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社区扶贫车间企业。同时,在安置点设置就业创业服务咨询台,对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因户因人施策,为搬迁群众开展就业创业登记、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推荐,做好后期跟踪及再就业帮扶等服务,并积极对接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通过举办“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现场招聘会等,为搬迁群众就业务工牵线搭桥。

就业创业招聘会现场

如今,开发区新居民中的11375个劳动力,实现辖内就业1507人,省内就业2172人,省外就业5899人,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达100%。

搬迁稳得住,产业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两手抓”,有力激发了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让搬迁户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

老有所乐—“半小时服务圈”解烦忧

“搬出来”需要决心勇气,“留得住”则需要用心用力。开发区想移民所想、急移民所急,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及街道、社区干部、志愿者服务队等力量打造“半小时服务圈”,以“线上线下服务”建温暖家,用心用爱用情解决好新居民烦心事、困难事,帮助其快速融入新家园、开启美好幸福新生活。

志愿者上门宣传政策

“上门服务不花钱?”德龙新区新居民安高强以前在农村从来没有听说过,搬来新家后,却真实享受到了这种好事。

“厨房洗菜盆水管坏了,我修了好几次也修不好,能不能去帮我修一下?”安高强不喜欢麻烦别人,但实在修不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跑到保安亭向值班人员求助。

“我先给您做好登记,马上就会有师傅上门维修。”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小区电工维修师傅上门。

志愿者老师在耐心辅导学生做作业

“师傅很快就修好了,没收一分钱,真是太感谢了!”安高强跟新邻居们闲聊时,提到小区服务的便利,总会竖起大拇指。

新居民对开发区的服务方式及态度无不表示赞扬。“就算是再小的困难,只要打电话给他们,立马就有人来帮我们搞好。政府也很关心我们,经常来看望陪伴我们,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安高强感慨说,“在这里,有吃有住,还有人照顾,搬迁后的生活真是好。”能够在晚年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老人们觉得很幸福。

志愿者陪老人包饺子过重阳节

“半小时服务圈”通过电话、微信诉求平台,打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让搬迁群众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就能把诉求第一时间反应给社区,这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了极大便利。今年以来,已解决民生问题1275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67个。

搬出大山天地宽,安居乐业享幸福。如今,在开发区这片热土上,搬迁群众搬出深山,摆脱贫困桎梏,翻开了有滋有味的新生活篇章,“安置”与“安心”同在,“安居”与“乐业”同行,真正在新家园圆了“居安、业安、身安、心安”的幸福梦。(罗双红)

#扶贫车间#就业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