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西南舁乡代家庄村:脚步不停歇 穷山沟“逆袭”成“网红”

2020-12-17新闻9

来源:阳泉日报

逛逛村口的黄河文化园、尝尝地道的“玉米宴”、听听红色故事……初冬时节,到西南舁乡代家庄村游玩“打卡”的人依旧很多。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怎样一路“逆袭”成“网红村”?亲历蝶变过程的代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郭雨光总结了7个字——勤劳、创新、不服输。

“不管是村干部,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俺们都不甘心戴上‘贫困’的帽子。要改变穷苦的生活,必须变!”郭雨光说,“缺资金、少技术,开始时确实难。但俺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就硬着头皮上,多学、多看、多尝试。”

近年来,代家庄村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的帮助下,依托光伏、特色种植、杂粮加工等产业脱了贫。“我带你四处转转,看看俺村农闲人不闲的劲头。”郭雨光说。

苹果干加工坊里,工人们熟练地将苹果削皮、去核、切片,摆入烤盘。“每年国庆节前后,村里的苹果就销售火爆。但鲜果不易长时间保存,我们就有了‘高端果品供鲜果市场,卖相一般的加工苹果干’的想法。”郭雨光介绍。2018年,村里争取扶贫资金建起苹果干加工坊后,香脆的苹果干成了村里特产中的“爆款”。

正在设定烘干温度的工人杨小明是加工坊的“大拿”,说起这份“家门口”的营生,杨小明打开了话匣子:“平均5斤鲜果出1斤果干,果干保质期1年。从建起苹果干加工坊我就来这里干活了,离家近不说,每天能有50元的收入,我很知足。”

村里的笨鸡养殖场里同样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李海瑞在鸡舍里捡拾鸡蛋,不一会儿就是满满两筐;他的妻子在饲料间忙活,豆粕、玉米、白菜等配好的“营养餐”,可以让蛋鸡饱餐一顿。“之前,我们在外地打工。回乡时看到家乡变化很大,我们就有了回乡创业的打算。”李海瑞说。2018年,他们承包了笨鸡养殖场,现在笨鸡存栏600多只,每天能产300多个笨鸡蛋。养殖场不但改变了夫妻俩的生活,而且为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来到村里正在建设的窑洞民宿,这里的景致和附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红色文化展馆、农耕文化展示墙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今年春天,我们去临汾市飞岭村考察学习,他们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回来以后,我们又迅速开始了新一轮的‘美颜’行动。这不,9月份咱阳泉的本土电视连续剧《十里八乡》也选择在俺村拍摄取景。用不了多久,咱村里的美景在电视上也能看见。”郭雨光高兴地说,“上级的政策好、发展的机遇好,我们更要自加压力,努力打造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