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上海大学生的“脑洞”有多大?竟把仙侠剧里的“信物”变成真了

2020-12-17新闻17

一件湘绣的云肩,穿戴者心情平静时便是传统的样式,穿戴者心情激动时则会彩灯闪烁……这样奇特又巧妙的设计,正是昨天在上海图书馆第二展厅开幕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下称“大艺展”)上的展品。“本届大艺展的主题是‘奋斗·创新·奉献’。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无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他们通过工作坊等形式,实验性地让设计介入科学领域,也让高新技术成为设计的一部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介绍。

图说:能反映穿戴者心情的云肩 官方图

能显示心情的云肩,诞生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澳大利亚昆士兰艺术学院联合打造的“可穿戴技术与中国非遗刺绣的创新实验工作坊”的第一期活动。如金江波所说,技术成为了表达设计内核的全新手段,使传统非遗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有了新的突破。除了云肩,还有学员向湘绣的传承人学习绣制描绘古代爱情故事的纹样,再把这类纹样绣在情侣挂饰上,将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芯片植入饰品中。佩戴挂饰的情侣,一旦相互靠近,挂饰便能彼此感应,发出亮光,让人联想起仙侠剧里的“信物”,凸显爱情的心有灵犀、情比金坚。

图说:能相互感应的配饰 官方图

展演活动现场还展示了学员们在第二期工作坊中的又一全新尝试。他们让传承人与初学者分别佩戴好检测脑电波及心率的可穿戴设备,采集刺绣过程中人体的脑电波、血压等数据变化。工作坊负责人李谦升指着屏幕上生成的图形坦言:“经过统计可以看出,传承人刺绣时游刃有余,总是保持着比较放松的状态,而初学者就会比较紧张。这样的尝试能让学员直观地看到自己与大师的差距,也能更科学地找到进步的方向。或许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我们将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把非遗技艺完整地记录、传承下去。”

图说:设备记录了不同人刺绣时的身体数据 官方图

大艺展是由教育部主办的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艺术盛会,每三年一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大艺展展示了来自全市43所高校的130件艺术作品和3个大学生实践艺术工作坊,展品面貌多样丰富,涵盖了视觉艺术领域的主流样式,是一次难得的高校艺术教育实践的盛会。

展览将持续到12月19日。现场展示结束后,由承办方上海大学搭建的大艺展线上云展示平台将正式上线,全年24小时不间断展示所有入围作品及工作坊项目。(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