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做一回大山里的孺子牛——怀化学院教师贺炜城扶贫侧记

2020-12-17新闻19

商量扶贫对策

与贫困户合影

“感谢我们党的好政策呦,为我们带来好生活;感谢我们的工作队呦,为我们修路又架桥;感谢我们的贺队长呦,不辞辛劳为村民。”这是沅陵县杜家坪乡松溪村在首届村民文艺汇演上村民李凤娇唱的山歌,歌词朴实无华却又饱含深情,这是村民们对扶贫工作队长贺炜城最好的点赞。

2018年初,湖南开始了第二轮精准扶贫的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尽锐出战”的要求,怀化学院党委开始在全校物色和遴选青年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

贺炜城是家里的独子,当时,他父亲刚去世不久,母亲体弱多病,在取得母亲和妻子支持后,他决定请缨出战。

3月28日,贺炜城带着两个队员背着行囊来到了沅陵县杜家坪乡松溪村。从三尺讲台走进田间地头,放下粉笔扛起锄头,他准备做一回大山里的孺子牛。

松溪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238户857人,其中72户242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的贫困发生率接近30%,95%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的老弱妇孺只靠几亩薄田看天吃饭。

“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怎么看也不像扶贫队长。” 刚到村里的头一个月, 村民们看他的眼神既陌生又异样,甚至有个别村干部认为他就是下来走“过场”,“镀金”而已。面对质疑,贺炜城用行动作答,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抓党建是贺炜城开出驻村帮扶的第一剂方子。之前村干部凝聚力差,村妇女主任一直想辞职不干,第一次开党员大会时,有一半人缺席、迟到,会还没开完就有人早退。贺炜城针对村干部“轻党建、作风软、不管事”的痛点、弱点和难点, 采取了重构班子、重建作风、重订制度三个措施,通过谈心谈话,对村支书、村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和乡党委政府沟通,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面对群众, 贺炜城带领村干部学习借鉴“六个一”群众接待法,即 “一张笑脸、一把凳子、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个回应、一片热心”,大幅度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以前对村干部的抱怨少了、鼓励和表扬的声音也多了。

真扶贫、扶真贫、脱贫真,用“绣花功夫”帮扶每一个需要帮扶的人。一年多时间, 贺炜城走完了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他主动跟困难户走亲戚,帮他们解难题。

贫困户向金兰,患有精神病,长期独居,周边荒无人烟,贺炜城想尽一切办法筹资5.5万元为其择址重建房屋、添置家具,2019年7月帮其从山上搬到了山下,并将其纳入低保范畴,向金兰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贫困户李坤患间隙性精神病,妻离子散、一人独居。因没有残疾鉴定,无法获得政策保障,贺炜城开车带李坤到市第四医院做精神残疾鉴定,为其垫付医疗费用,召开村委会通过群众评议将其纳入低保兜底户,为其新修入户水泥路,检查组到李坤家里走访的时候,李坤留下了激动的热泪,感激不尽……

多方筹集资金,完善村里基础设施。为了筹得资金,贺炜城把县里的各个行业部门跑了个遍,有时候为了争取一个项目,县城村里来回跑4、5次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中午遇不到人,就在车里休息,办完事又马上往村里赶。两年多的时间,车行程表增加了38000多公里,山里路况不好,经常爆胎,自己就在路边换胎。有一次下雨,从县里赶回村里开会,因为雨刮器坏了,一路上硬是同事在副驾驶上用手动刮水,开了4个多小时回到村里。“虽然苦,但是值!” 贺炜城说。

汗水的付出,换来了松溪村“颜值”质变。三年来,全村合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近970万元,累计实施水泥硬化公路11.5公里,累计实施4500米游步道,累计实施房前水泥坪台硬化38000平方米,全村新建80盏太阳能路灯,筹资40万援建了“勤劳广场”、“致富桥”、“益寿廊”、“归心阁”等公共公益活动场所。村民可以夏天歇凉,冬天观景。村里老人说“多亏了工作队,活了一辈子,没想到山村还会建个广场和长廊,这是城里人才会有的东西哩!”

孵化产业,以产业促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立了“沅陵县溪盛源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投入20万参股石蛙专业养殖合作社;升级改造对外场地租赁;与湖南益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重点发展黄酮茶种植加工产业;实施“合作社—产业大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吸纳贫困户入社,通过“入股分红—技术帮扶—产销保底”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2018年以来,村民用工收入达25万元;累计分红4122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均收入达到了近9000元。到2019年底,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经济,已经突破10万元大关。今年10月,贺炜城获得“沅陵县最美扶贫人”荣誉称号。

如今,每天傍晚,贺炜城在村里散步时,村里人都会喊“吃饭、喝茶”,相互之间越来熟悉、越来越有感情,不时会有人在他的房间门口放上一两袋刚刚栽种出来的小菜,或是在他的房间门口送来一两瓶辣椒酱,贺炜城也完成了从陌生人到村里人的转变。

”三载春秋三人行,只为穷民在深山;今朝西头访民忧,明日东边问贫苦。田间地头赶路者,月下孤灯扶贫人。初心不忘拔穷根, 贫苦百姓出苦海。”这是沅陵人民送给贺炜城及工作队的赞美词,更是一个新时代党员干部初心写照和使命担当!

(记者 陈华荣 通讯员 李沙沙)

#扶贫#低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