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当时百姓真的不用纳粮吗?

2020-12-17新闻19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不纳粮吃什么?喝西北风?太平天国十几年,不收税不纳粮?靠精神食粮?

一个闯王,一个洪秀全。两个人在起义的时候说的比唱的好听,但是到后来混的一个都比一个惨。洪秀全好歹做了多年的“皇帝”。李自成只做了42天的皇帝,便灰溜溜的逃了。

迎闯王不纳粮——真的相信就幼稚了!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的发展都是靠农业税收。真正到了明朝时期的时候,资本主义才算是发展起来。商业税也渐渐增加,但是支撑还是农业税。那么这句话怎么来的?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可谓是苦不聊生。但是杞县的一个举人李信,家里面还有一点钱财,于是便开粥铺救济穷苦人家。当地的百姓为了感谢他,于是奔走相告:“李公子救活了我们”。

明朝末年不仅仅是百姓吃不饱,当时造反的人也非常多。这不就是在杞县附近,有一支女子起义军。这些人之前基本上都是江湖杂耍艺人,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凑在一起揭竿起义。

在这群女子起义军当中,有一个名叫红娘子的女将军。正好来到了杞县,并且攻破了县城县衙,把县衙里面的粮食全部拿出来救济百姓。在这个过程当中,听说了李信的大名。

当时红娘子一想,我这还没有成亲。正好有这么一位热心肠的人,上哪才碰得到?于是就强行把他掳走,拿回去当成了压寨丈夫。但是李信是一个文弱书生,哪能受得了这样的生活。

于是在被掳走之后,没多久便自己跑回来了。虽然红娘子攻破了杞县的县衙,但是因为势力比较小,攻破之后便很快退走了。杞县又来了新的县令,一听说土匪头子的丈夫来了,立刻把他抓了起来。

红娘子发现自己的丈夫不仅跑了,而且还被官府抓了起来。又担心丈夫会被杀头,于是又跑回县衙把丈夫救了回来。不过因为两次攻打县衙,红娘子的名声也比较响了,得赶紧找一个大靠山。

李信一想反正自己以后也没好日子了,估计到哪都会被当成土匪,索性真的落草为寇。于是在红娘子的劝说下,两人一起投奔了李自成。

李信为了不让官府发现自己,还把名字改成了李岩。后来渐渐的成为了李自成的一个参谋,李岩劝说李自成可以把粮食分给穷苦百姓,这样才可以尽快的笼络人心。

李自成认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采取了这个建议,给百姓分了一部分粮食。同时李岩为了让这个效果达到最大化,还造了民谣:“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等俗语。

闯王不纳粮?那么靠什么来支撑?

不管后来是不是真的,李自成在前面肯定分粮食给百姓了。谁知道后来这个民谣传的越来越广,当时明朝末年劳役繁重,很多人都吃不饱饭。所以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全部振臂高呼起来。

因此到了后来的时候,李自成的队伍规模越来越大,都是冲着那句话来的:“迎闯王,不纳粮”。当然还有两句话——“均田免赋”、“三年不征”。

前面一句话如何理解?这句话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最想要的一句,平分土地。到后来清朝嘉庆年间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其实也是贯穿了这句纲领。

何为三年不征?其实也就是三年不征税,所以说闯王口中的不纳粮,其实仅仅只保持了三年。不过也正是这三年的不纳粮,造就了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很多人都说李自成有百万大军,其实是不到的)

之所以能够有这样一个蝴蝶效应,主要是明朝末年的一个政策——三饷加派!包括了哪三饷?也就是辽饷、剿饷和练饷!

辽饷是明朝末年,增加了往辽东地区的驻军,万历48年的时候,辽饷已经是高达500多万两。平均到每一亩地上,就是每亩增加9厘的税收。这还只是辽饷!

后来又增加了剿饷,也就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所需要的经费。以及练饷,也就是朝廷为了训练军队花的钱。崇祯10年的时候,前者加了330万两。崇祯12年的时候,后者加了730多万两。

可能在你的感官里面,这才不是加了几厘钱吗?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增加,前面还有一个基础。本来一个基础的赋役,都已经让百姓累得直不起腰了。又增加了这么多钱,百姓干脆吃不饱饭了。

既然连饭都吃不饱,那为什么不去造反呢?造反还有一线生机,因此当闯王李自成发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之后,天下各地百姓纷纷响应。

但是真的不纳粮吗?最多三年,后来还是一样纳粮的。更何况那三年口号喊得震天响,最后到底有没有纳粮,估计只有明朝人最清楚。那么李自成大军的钱哪来的?

明朝有一个名词——打粮,也就是抄没富豪的粮食。后来为了调动这些富豪的积极性,李自成大军还提出了追赃助饷。也就是富豪主动把钱交出来,来为大顺军事业作出贡献。

等到了李自成占领北京城之后,他也没有宣布缴税,而是利用皇宫里面的财产继续支撑。后来发现皇宫里的财产不够用,开始搜刮北京城的富豪乡绅。

后来渐渐的地主阶级以及富豪乡绅的钱包也没了,开始指向一些商业劳动者。基本上整个地主阶级,都被李自成得罪了一遍。后来再加上清朝的入关,李自成的皇帝也只不过做了40多天。

#近代史#李自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