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三心二意”

2020-12-18新闻4

有人说:“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或许无法改变外物,但可以守住内心。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剔除执念,修心修己。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打怪升级的过程,聪明的人,都懂得修炼这“三心二意”。

修一颗平常心

不因外物动摇心性

狄仁杰在《宦经》中写:“多恕人,少容己,心安则福至。”

意思是说,做人要学会豁达一些,多宽恕、多容纳,心安了,福气才能来。

所谓心安,就是修炼一颗平常心,对人对事既要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要学会顺其自然、不必苛求完美。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便深谙此道。

22岁时,颇有天资的王阳明参加了三年一次的会试,却名落孙山。

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当着众人的面劝慰他:“这次没中也没关系,你这么聪明,就把这次考试当做高中状元之前的一次铺垫吧。”

听完这些话后,王阳明当即赋诗一首《状元赋》,在场的人无不惊叹。

有一句话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森林中一枝独秀的树木,总是容易被风先吹倒。

在人群中锋芒毕露的人,也更容易遭人嫉妒。

时隔三年,王阳明再次参加会试时,便受到了有心人的打压,他又一次落榜了。

但他没有因此垂头丧气,反而十分平静,似乎丝毫没有因为失败而受到影响。

有人问他,为什么两次落榜,还能这么平静?

王阳明说:“其他人都是因为落榜而叹气,但我不是。在我看来,仅仅因为落榜就轻易动摇了自己的心性和气节,这才是最应该叹气的。”

他的智慧,不仅仅在于惊为天人的文辞,更在于他的这颗“平常心”。

有了平常心,才能波澜不惊地面对人生的劫难,不因登上高峰而目空一切,也不因暂时的低谷而妄自菲薄。

人生境遇难免伴随沉浮,掌控好心态的人,才能做自己命运的舵手。

存一颗同理心

渡他人,渡自己

作家高铭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精神病患者,认为自己是一只蘑菇。

于是每天不吃不喝也不动,只是撑起一把伞蹲在墙角,像一只蘑菇那样生活。

几天下来,他已经形容枯槁,身体也开始虚弱,众人一筹莫展。

有一天,一位医生也拿了一把伞,像他一样蹲在了角落里。

他惊讶地问到:“你是谁?”

医生回答说:“我是一只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开始站起来走动,他问道:“你是只蘑菇,怎么能站起来走动?”

医生说:“蘑菇也可以站起来走啊。”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开始吃东西,他又指着医生说:“蘑菇怎么能吃东西呢?”

医生又说:“谁说蘑菇就不能吃东西了?”

至此他才明白,即使自己作为一只蘑菇,也可以像人一样,站起来任意走动,一日三餐一顿不落。

这名医生就这样解决了他不吃不喝的问题,病人的身体又开始逐渐恢复。

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或许就是像医生一样,懂得蹲下来陪对方做一只蘑菇。

这种同理心,是一种极高的情商,更是一种人间稀缺的能力。

它不仅可以让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耐心地感知情绪,帮助身边的人走出人生低谷,还能够让人更好地经营亲密关系,在自己陷入低潮时赋予自己重新快乐起来的力量。

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善良,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体贴。

保持一颗清净心

日日都是好时节

林清玄说:“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放下执念,不浮不燥,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人生最好的境界,便是从容与安静,这意味着你摆脱了外在的虚名和浮利。

清净心不仅能让人看清本心,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还能让生活达到极简,做事收获惊人的效果。

历史上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名木匠奉命为朝廷制作用来悬挂钟鼓的柱子,他做出来的木柱十分精美,众人都惊叹这简直是鬼斧神工之作。

这件事传到了皇上耳中,皇上便召见了这名木匠并问他:“为什么你做的东西,总是比别人的看起来精细又美观呢?”

木匠回答说:“我每次开始做工之前,都会先让自己静下心来斋戒。 当我斋戒到第三天的时候,就会忘记了丰功赏爵的诱惑,当我斋戒到第七天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了。 达到这个标准后,我去山上寻找的木材就更加合适,做工的时候也会精细许多。”

摒弃了杂念,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效果也变得惊人。

其实,人这一生最难得的快乐,不是进官加爵,也不是堆金积玉,而是心无挂碍。

心无挂碍,人便清净。

用一颗清净的心来看生活时,一朵云、一弯月亮也会变得诗意起来。

正如白落梅在《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一书中形容的美好生活:“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生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

心怀诚意

才能如意

网上有一句话:“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这句话,出自于一个非常浪漫的传说。

一个女孩,在一场庙会上,遇到了那个让她一见钟情的男子。

然而拥挤的庙会不允许她走过去和男子寒暄,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男子被人群冲散。

从那以后,她每天都来庙里祈祷,希望能够再次和那名男子偶遇。

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对她说:“如果你想再次遇见那名男子,你还需要再修炼500年。”

500年后,她变成了石桥上的栏杆,与男子擦肩而过。

她不甘心就这样错过,又修炼了500年,变成了一株大树,这一次,男子倚在了她的身上乘凉。

佛祖对她说:“如果你想变成他的妻子,还需要修炼一千年。”

她回答道:“不必了,这样就足够了。”

佛祖轻笑说:“这样也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1千年了,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两千年了。”

内心炽热的爱让女孩甘愿化作栏杆和大树,让男孩甘愿修炼两千年。

浪漫的传说之所以流传甚广,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人都未曾懂得“诚意”二字在感情中的意义:只知索取,不愿付出; 对感情不忠诚,对自己不负责,毫无愧疚地消耗着别人的青春。

缺乏诚意的人,不配得到他人的真心;缺少敬畏的人,也不会收获真正的幸福。

说到底,一个人的诚意,决定了人品的上限,而人品,则决定了他到底能走多远。

常存谢意

方能好运

《解忧杂货铺》有这样一句评价:“人是无法独自生存的,必须依靠相互支撑才能活下去。”

我们每天都在和陌生人发生关联,每天都会接收到或大或小的善意。

古往今来,常怀一个感恩之心的人,胸中都有大格局。

韩信年少时因为家徒四壁,时常饿着肚子。

有天他在城下钓鱼,有一位洗衣服的妇人见他可怜,便给了他一顿饭。

韩信十分感激,对妇人说:“谢谢,我以后一定会重重地回报您!”

妇人说:“我是看你年纪轻轻还不能养活自己很可怜,并不是图你的回报。”

后来,韩信成为了齐王,他立刻召见了那名当年对他有一饭之恩的妇人,并赏赐了千两黄金。

据传,妇人去世时,韩信十分悲痛,命十万大军每人揣了一兜土,为妇人铸了一个坟冢,规模宏大,被后人称为“泰山墩”。

一饭之恩,竟以千金相赠。

韩信的知恩图报让他拥有了阔大胸襟,好人品积攒的运气也助他成就了伟业。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必然不是内心凉薄的人,他们懂得珍惜别人的真心,也更值得获得尊重和信任。

受到帮助时不吝谢意,才能从一份善意中汲取更大的能量,然后在一来一往间回馈出自己的善意。

和一个懂感恩的人交往,可以放心交付自己;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可以积攒更多的好运。

人,总是要哭过、笑过、走过,才会成长。

欲望太大,就会模糊初心;过分在意输赢,就永远不会拥有好的心态。

余生,学会“三心二意”,笑看起伏盈亏,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人生哲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