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庄子:真正的自由是内心自由,人应该富养的是“精神”

2020-12-18新闻9

一、

世人都爱惜自己的身体,所以总将“养生”这个词挂在嘴边,而关于养生的形式也是千变万化,但是将这些形式论到根本也只有一个核心,就是保养自己的形体,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只是本末倒置的愚见。

在《庄子》的养生篇章之中,则论述了他对于这件事情的不同看法。

《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了倒悬之苦似的。

养生最好的核心并不是保养身体而是保养精神,轻视外在物质的变化,重视内在核心的主宰。

因为人生真正的自由并不是物质的自由,而是内心的自由;所以养生最好的核心,并不是对于形体的厚待,而是对于精神的富养。

但是世间之人刚好相反,用外在的物质与际遇影响自身心情,而糟糕的心情是损伤身体的主要根源。

他们总将世俗的偏见作为评判事物对错好坏的标准,将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就判定为错的,没有合乎自己心意的事情就认定为糟糕,这样的世俗标准带来的只会是错误的结果。

因为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总会出现许许多多不符合自己主观标准的事情,如果每一件事情都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那么你的人生很难有顺其自然的舒适和欢愉,当一个人没有好的心情时,就谈不上有好的身体。

如果能放下主观狭隘的标准,接纳所有想看见的以及不想看见的人生状态,那么即便出现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事情,也不会因为偏见意识的影响而产生痛苦。

不要拿后天的世俗偏见,衡量天然生成的自然,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厚待,尊重生命之中所有的遇见,平和的看待生命所有的出现,不管你遇到了什么,一切顺其自然。

二、

《庄子》的养生篇章有这样一句话:

公文轩见到右师就吃惊的说道:“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只有一只脚,是天生就该如此,还是由于人为所造成的呢?”

后来仔细一想,他终于明白了:右师虽然只有一只脚,但只要是天生的,那便是合乎自然的。”

世人总认为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就一定是错的,但是殊不知自己拿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世俗的状态时,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对于人生来说看似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太多,如果内心总因外物而束缚,就不会有真正超越世俗的自由,更不会有真正舒适的人生。

蔡志忠老师在点评这个故事时,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天生我什么形体,就以什么形体过,处于水中水中过,处于火中火中过,若能如此,既能入水不冷,入火不热,处处无碍。

人生真正的自由并不是外界物质的自由,而是内心的自由,对于人生的所有境遇不过分衡量,也不多加取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会把自己埋到世俗常理的“深渊”之中。

不管是对于欲望,还是或者对于人生的际遇都应该如此。

对于人生来说,使自己感到痛苦的有两个根源,第一个就是欲望,第二个就是人生际遇,要么是物质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要么是生活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我们会因为种种没有合乎自身期待的事情而痛苦。

这就是自身被外物束缚的状态,反之,如果能够用自由的心去化解所有不愿意面对的生活,那还有什么事情能够束缚你呢?所以由此可见,精神的释然对于人生这一场旅程来说是多么重要。

庄子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野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也不希望自己被养在笼子里。在笼子里它的精神虽然旺盛,但是它并不是自由快乐的。

对于世俗之中的人来说,如果他的精神状态都受欲望和世俗的标准所捆绑,即便他获取了丰富的物质,但是他也是不开心的,所以生活中很多人在物质上还算过得去,但是他一直不开心,甚至内心依然感到负累。

因为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外在物质,真正快乐的根源是在于自己的精神不受世俗标准的束缚。

不管物质有没有丰富的他的人生,也不管他人生活的际遇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如意,都能够在面对这些不如意的时候,依然坦然自适,用一副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性情去对待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姿态,这就是人生养生的道理。

#人生哲理#庄子#内心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