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守城战中,为何士兵宁可费力气搬石头砸,也不愿推倒梯子?

2020-12-18新闻6

攻城战是冷兵器战争时代最为残酷的战争类型之一,因为从城池外面向城池里面攻击注定了会遭遇极为强硬的抵抗和极为恐怖的伤亡量。古代城池绝大部分都会为了准备防止敌人攻城,因此守城的一方都是有着极大的地利优势的。所以古代名将都是尽可能少的打攻城战的,《孙子兵法》上说: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能够通过谋略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那是最为上等的办法;其次就是搞外交了,大家到谈判桌上谈一谈,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双方妥协一下,这也是一种极为不错的选择。最糟糕的选择,就是打攻城战了,伤亡率达到30%以上都是很正常的,可以说攻城就是一场定向屠杀。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孙武都把这个道理给看清楚了。

不过,将军打的仗,并不完全是由他自己选择的,战争本来就是一场杀戮,如果一定要攻城,那么哪怕死伤殆尽也在所不惜。所以人们制造出来了各种神奇的攻城机器和攻城套路,比如挖地道、围点打援、网开一面等等,不过最为常见的当然还是用云梯攻城了。比较奇怪的是:为何守城士兵宁愿费力用石头砸,也不推倒梯子?士兵:傻蛋才推。

士兵为什么不去把梯子推倒呢?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第一条原因就是:他们不敢去推梯子。一般而言,攻城方都是兵力远胜于守城方的。《孙子兵法》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所以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围城方起码是守城方的10倍以上。

所以攻城方在攻城的时候不仅仅有人在云梯上攀爬城楼,而且还有大量的弓箭手蹲在城楼下面掩护这些攻城的战士。他们会瞄准城墙上的每一个敌人,除非敌人不露头,否则弓箭、弩箭会像暴雨一样落下来。所以守城士兵当然不敢露头来推倒梯子了,他们可不想在攻城一开始就被射个透心凉。

第二个原因则是他们没必要推倒梯子。因为这些守城的士兵在城墙上杀死攻城士兵远比在梯子上杀死攻城士兵来得痛快。要知道,云梯并不是像电视剧当中那样简单的一个梯子,而是有很复杂的结构,可以上下移动,并且底座有很大的配重的梯子。这样的梯子,想要几个士兵一把推翻它们,可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相反,等敌人冒着守城方的弓箭、弩箭冲上城头的时候,他们拿着长兵器或者短兵器几个人对付一个人,完全稳当得多。这样他们既可以避免被攻城方的弓箭、弩箭重点照顾,同时也可以在攻城士兵体力最疲惫的时候以多胜少——虽然胜之不武,但是胜在稳当,战争讲究的就是打赢,而不是武不武的问题。

第三条原因,则是他们正想敌人往梯子上爬,根本不愿意推倒梯子让他们保存实力。在守城战当中,守城的一方的目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尽可能的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以此来拖延时间,等待援军的到达。为此,他们绝对不会把敌人的梯子推倒,让敌人安安稳稳地在城楼下面设想其他的方法来对付他们。

要知道,守城战最危险的不是敌人傻愣愣的攻城,而是他们使用其他的什么套路,比如:挖地道,网开一面(围三阙一),围点打援,诱敌出城。这些才是真正可怕的套路,因为如果敌方选择这样的战术,守城方既难以预判敌人的攻击点,也难以对付敌人。反之,让敌人傻愣愣的来爬云梯,然后被自己用石头砸死,岂不是更好吗?

所以,守城的士兵只要不是傻了,绝对不会轻易的派人去推倒云梯的。他们更愿意把敌人诱骗到云梯上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射杀。实际上,选择这种简单粗暴的攻城方式,在战术上就已经落了下风了。历史上真正的名将,姜子牙、孙武、商鞅、吴起、韩信、卫青、霍去病、以及后来的李靖,他们有几个打过这种没头没脑的攻城战呢?

只有那些逞强好胜的人或者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强行攻城的人才会去选择去打这种送死的战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