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孟浩然的一首咏怀名作,开篇就让人感慨万千,堪为千古绝唱

2020-12-18新闻14

在盛唐诗坛,孟浩然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怜”的诗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所说的“可怜”并不是说他身世坎坷、家庭不幸、过得很穷困诸如此类的境遇,而是说,就一个读书人而言,他一生“仕隐两不得”。

在40岁之前,他是一个非常闲雅的隐士,整日在襄阳美丽的山水风光中徜徉,悠哉悠哉的度过了大半生。可是,有一天孟浩然突然想出来做官了。因为“家贫亲老”,作为孝子,他必须要有所担当;此外,玄宗继位,大唐即将迎来一个开明盛世,身为读书人,他也是想有所作为的。

所以,他就从山林走出来了。但不幸的是,他连续两次求仕都失败了。有一次,他甚至站在了皇帝面前,却依然没有获得一官半职。个中原因,除了他的际遇不好外,更重要的还是他的性格原因,他骨子里就不是一个爱做官的人。

可人生就是这么奇怪,突然有一天你会觉得特别迷茫,好像自己的人生什么也没有完成,于是,你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对孟浩然而言,就是放弃隐居,出来求仕了。结果呢?孟浩然隐士没做成,官儿也没当成,晚年穷困潦倒,最后因旧疮复发而亡。

可以说,孟浩然是在仕隐两方面都很复杂的一个诗人,这种复杂性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就是弥漫着一股深深的失落的悲哀和迷茫。对此,我们可以从孟浩然早期的一首咏怀名作《与诸子登岘山》中略窥一二。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首诗是孟浩然早期的一首代表作,写得非常好,开篇就让人感慨万千,堪为千古绝唱。当时,诗人尚在襄阳老家归隐读书、整日写诗自娱。有一天,他约了几个好友登上岘山游玩,看见了羊公碑。由此,他便想起了羊祜曾经在此说过的几句话,一时感慨不已,写下了这首咏怀名作。

那么,羊祜是谁呢?他是西晋名将,文武双全,曾经镇守过襄阳。在镇守荆襄期间,他常常约同僚登上岘山饮酒赋诗。有一次,羊祜突然很有感慨地对同僚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这句话正与孟浩然的处境正相吻合。由此,便有了此诗。

众所周知,古典诗词的主题不外乎“写情言志”。而写情本如果不假借风景,也不划定框框,只是单纯写感情的活动,就会自然透出一种感发的力量,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今天,孟浩然的这首诗也是这样写情的,写得很有感染力。

诗作一开篇,诗人就毫不掩饰地感叹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代”,更替;“谢”,消逝。人间的事物向来是更替的、消逝的,春天来了,冬天走了;夏天来了,春天走了。人也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小孩子长大了,年轻的变老了,年老的死去了。

这两句写得很好,它不仅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悲慨,还写尽了人世间所有的盛衰变化,表现了一种古今循环不断的哲理。表面上看起来,这两句好像只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可是他所说的却是人世间一个最普遍的现象,所以千百年来,它打动了很多读者,让很多读者产生一种情感共鸣。

对于这两句诗,宋朝的刘辰翁曾评价说“起得高古”,起句一出来,就把古往今来都打入网中了。而且,“略无粉色”,“粉”是一种装饰。这首诗也写了大自然,可并没有写山怎么样,水怎么样,只是写了古往今来盛衰兴亡的悲慨,所以刘辰翁称赞它“情景俱称,悲慨胜于形容”。

然而,这两句虽然写得好,但这还只是一个概念,说明人世间有生老病死的代谢,岁月往来之间就成为古今。所以,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要把这个概念用很具体的事件表现出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里的“江山”指岘山,在湖北襄阳市的南边,是当地的名胜之一。

岘山之所以有名,不仅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而且还因为这片美丽的江山上,曾经发生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因此,这片江山结合了历史,有很多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纪念并传留下来,最后成了“胜迹”。

那么,江山留下了什么“胜迹”呢?这就关系到前文提到过的一个历史名人——西晋大将羊祜。羊祜在镇守荆襄期间,做了很多好事,受到人民的爱戴。因此,他去世后,人民就为他立了一块碑。现在,孟浩然登上岘山,看到当年的古迹,引发了他建功立业的雄心。

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影响的旧时代的读书人,孟浩然何尝不想建立羊祜那样的功绩,被后人记住。可是,孟浩然没有做到。这里的江是羊祜曾经看过的江,山是羊祜曾经望过的山;而今天,孟浩然与他的朋友也来登临此山了。

在这两句中,诗人没有把他的悲哀与感慨直接说出来,而是做了一个对比。在含蓄的对比中,诗人内心深深的失落感便不言而喻了。当四季变化时,自然界中的景物也会有所变化,人的内心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以上四句都是在抒写古今的悲慨,下面四句便开始描写景物。“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鱼梁”是岘山下的一片沙洲。夏天,常常下雨,所以水很深;到了秋天,雨水少了,当水落下去的时候,就浅浅地露出了鱼梁。这两句是在说明自然界的改变。

这两句表面是写景物的变化,其实仍旧是在抒发古今之感慨。古往今来形成了历史,雨水从深到浅,这种四季的变化不也是人世间的一种代谢吗?而“天寒梦泽深”中的“深”,不仅是说云梦泽的水很深,也指遥远的意思。寒冷的秋天来了,从岘山上俯瞰,感觉云梦泽那么遥远,有些看不清楚了,一种茫然感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多少年过去了,多少季节消逝了,在古今的盛衰代谢中,在四季变化中,羊祜的碑仍然还在,可是羊公呢?羊公早已经作古了。当我读了堕泪碑的碑文后,不由得泪落沾襟。写到此处,诗人为什么会“泪落沾襟”呢?

其实,这是作者从诗句一开始,就不断积累而酝酿的一种深深的失落之泪。诗人虽然一直归隐,但内心深处却常常感慨自己一事无成。羊祜虽然去世千百年了,可他的碑仍然还在。而我孟浩然呢?等我去世后,有谁知道我呢?无论多么美好的生命,多么美好的情感,不都消失了吗?真是令人悲哀啊!

对此,后人真的应该感谢一个叫“王士源”的人。王士源是谁呢?他是和孟浩然同时代的一个老乡,非常仰慕孟浩然的为人,觉得孟浩然的诗写得非常好。于是,在孟浩然去世后,王士源就搜集了他的部分作品,并整理了出来。不然,我们今天谁还知道历史上有过孟浩然这么一个人呢?谁又知道孟浩然是那么才华横溢却又“可怜”的一个读书人呢?

#诗词歌赋#孟浩然#咏怀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