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所庭院式幼儿园的情感记忆

2020-12-18新闻13

庭院,在中国的建筑里,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空间的传统,还是情感交流的中心。人们通过庭院维系一个家庭的凝聚力、增进亲友之间的交往,并得以用触手可及的方式与天地、自然相通。而这些感受,对于如今很多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妄想与奢望。

那么,为现代都市里的儿童设计一个有庭院的幼儿园,给他们留下关于庭院生活的情感和记忆,并通过庭院帮助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塑造自己,会是怎么样的一种价值回归呢?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幼儿园,位于11号线安亭站南边的一片新社区中,是率先建造的公共建筑之一。7400平米的用地,要容纳15个班是颇为紧张的。不过,设计方还是想通过这次机会,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和自己儿时相似的记忆中的幼儿园,这个幼儿园一定会有大大的庭院,有充分的可供儿童户外活动的空间,能在他们长大后,留存对童年生活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并在这样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去自发地观察、探索与创造。

庭院的营造需要建筑单元的围合,设计方顺应场地西侧的斜向边界,将建筑群的平面布局规划成“W”形,加上自南向北的退台,最大限度地获得西、南、东三个方向的日光。

经过研究,设计方发现六边形单元体是适应这一群体形态的最佳选择,蜂巢状的组合能够更好地适应斜边的转折,其内部和外部空间更有活力和凝聚感,也能够消解传统四合院中正交轴线所产生的压力。最终形成的单元体是不规则的六边形,其中三个边等长,能够根据日照和功能的需要进行更加灵活的组合。

园内的廊道沿六边形边缘布置,进入大门,学生和老师就沿着曲折的廊道行走,经过入口庭院和门厅,经过路径的分岔与合并,经过邻班的教室与重重院落的花草,抵达孩子们所在的班级。

教室内的集中活动围绕中心的圆柱展开,临近外墙则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凸窗空间,是他们阅读和照料小植物的场所。

每一层每一间的教室都与室外的分班活动场地直接相连,两个班级分享一个活动庭院。从自己的庭院开始,孩子们可以出发去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游戏室、食堂、多功能厅、小小农场以及其它班级的庭院和教室,室外楼梯使二楼和三楼的孩子能够便捷地从自己的庭院加入到一楼大操场的活动中。

通过精心的组织,将各种尺度的室内空间和庭院空间串联在路径上,使孩子们的每一次“外出”都能够通过庭院获得更多与“自然”和“社会”接触的机会。我们相信这些探索、发现和交流的经验,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成为他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穿搭#庭院#记忆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