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女子肾上腺藏“炸弹”,“达芬奇”巧手来拆除

2020-12-18新闻4

“右侧腹膜后占位,肿块大约7厘米”。前段时间45岁的李女士(化姓),在体检中竟意外发现体内藏着个“炸弹”,随时都可能发起猛烈攻击,这如同晴天霹雳射向李女士一家。这个“炸弹”到底是何物?又如何将它安全拆除呢?

李女士慕名找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陈明教授,“根据检查提示右侧肾上腺显示不清,右侧腹膜后占位,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虽然患者并无血压增高、头痛等症状,但是肿块所处的位置在右侧肾上腺这一嗜铬细胞瘤特别“喜欢”的地方,高度怀疑是嗜铬细胞瘤。

据介绍,嗜铬细胞瘤多位于在肾上腺部位,少数人会在肾门、肝门、膀胱,10%为恶性肿瘤。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手术治疗是首选。然而泌尿外科专家知道这手术难度极高,风险重重。因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血压、心率可能呈现“过山车式”变化,需要围手术期多学科团队的配合、准备,对手术医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这种手术就像排雷一样充满凶险。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嗜铬细胞瘤可能会变本加厉对心脏、肾脏造成极大伤害,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陈明教授手术团队别无选择,只是放手一搏。

患者的瘤体位置

术前,陈明教授带领团队陈恕求主任医师、王奕铎博士等医疗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讨论,并与麻醉医生进行了详尽地沟通和术前准备,最终决定运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由于瘤体最大直径超过7厘米,不仅瘤体大,而且周围布满了血管,瘤体下极位于右肾动、静脉之间,将下腔静脉挤压变形,术中如果稍不留神,在剥离过程触碰到周围血管,就有可能会引发术中出血。但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纤细的“手指”可以灵活深入到肿瘤位置,又可完美避开周围血管,这样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经过成功手术后,终于将李女士体内“炸弹”摘除掉。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这个“炸弹”到底是什么呢?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发现,果然就是嗜铬细胞瘤作祟,而且还为恶性,好在李女士成功手术,逃过了一劫。

嗜铬细胞瘤总是这样“偷偷作案”不留一丝痕迹吗?专家介绍,患者一般会有三个常见症状:剧烈头痛、出汗、心悸,也被称为嗜铬细胞瘤“三联症”。同时,还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视力障碍、便秘等症状,有些患者血压也会飙升。但由于嗜铬细胞瘤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被忽视甚至误诊。确诊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是B超,而CT检查除可对肿瘤进行定位和大小测量,还可判断有无浸润、转移等现象。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胸痛、心悸、大汗、眼花,甚至晕厥,排除心脏问题外,在专业医生建议下,通过B超、CT、MRI检查,排查嗜铬细胞瘤,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治疗。(刘敏)

#男性健康#嗜铬细胞瘤#炸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