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撤桶撤站后,胡同里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分类变好还是变差了?

2020-12-18新闻22

“嘟!嘟!嘟!”晚上六点半,伴随着三声清脆的哨响,不少住在文华胡同的居民都提着垃圾袋走出了平房院门。胡同中,一辆流动垃圾收运车已经在等待居民的到来。

今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北京市的部分平房区及乡村改变了原有的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将垃圾桶全部撤掉,转而采用定时上门的方式收运垃圾。这种新模式既改善了生活环境,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起到了更好的督促作用,管理方收运垃圾的成本也有所降低。

地点:西城文昌社区

撤了垃圾桶 环境变好了

“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您吹哨呢!”晚上6点50分,一辆装着绿桶和灰桶的垃圾收运车停在了文华胡同24号院的北门。住在旁边小院的陈亚杰阿姨听到收运师傅的哨声,很快就拿着两个分好类的垃圾袋从院里走了出来。把袋中的厨余垃圾“裸投”进绿桶后,陈阿姨再把剩下的塑料袋和另一袋其他垃圾一起扔进了灰桶。

西城文华胡同,清晨居民正在投放垃圾

今年8月1日,位于西城区文昌社区的文昌胡同、文华胡同和闹市口中街三条胡同都撤掉了垃圾桶,采用定时上门回收的方式收运垃圾。流动垃圾收运车每天早晚都会来到胡同,按照事先预定的时间依次停靠在胡同中的几个点位,方便附近的居民投放垃圾。晚间投放时段,收运师傅每到一个点位还会用吹哨的方式通知居民。

垃圾车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文华胡同的第三个点位,收完了这里的垃圾,这条胡同就只剩最后一个点位了。现场有不少居民都和陈阿姨一样前来投放垃圾,车上的厨余桶和其他垃圾桶都已经装载过半。收运师傅说,晚间时段扔垃圾的居民比较多,走完一趟文华胡同桶就会满,要先去中转站清空桶再往下一条胡同去。

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文昌社区也号召党员干部和热心居民报名去胡同的桶站前值守。当时,陈阿姨就报名成为了守桶员。此后的三个月中,陈阿姨每天早晚都会在垃圾桶前值班,督促居民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她坦言做这个工作挺累人,“那时候天气也转热了,厨余垃圾味道挺大,还有蚊蝇。”

8月1日胡同撤桶之后,陈阿姨一下子觉得轻省了很多。她也发现,撤桶之后胡同里的环境正在越变越好。“以前有桶的时候,偶尔有几天扔垃圾的人很多,桶里的垃圾会冒出来,保洁师傅也很难马上就清掉,垃圾就散在地上了。”而在撤桶之后,因为垃圾全都会被收运车一起收走,胡同也就不会出现垃圾满冒的情况。

现在,虽然陈阿姨已经不再担任守桶员,但她为人服务的热心劲依然没有减退。每当早晚垃圾车到来时,看到有邻居还没出来扔垃圾,她会帮忙到院里叫人。有的邻居年龄较大腿脚不好,还有双职工家庭不方便赶在收运时间点扔垃圾,陈阿姨也会和他们说好,让他们把垃圾放在自家门口,扔垃圾时陈阿姨会帮忙带出去。“大家都是住一条胡同的,有困难能帮就应该帮。”

地点:海淀七王坟村

分类成效好 分拣工作少

为了促进居民垃圾分类,文昌社区还引入了第三方垃圾分类机构。每天垃圾车进胡同时,除了一位收运师傅负责吹哨和开车,机构的另一位师傅会全程随行,监督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居民分得较好的厨余垃圾,还可以称重获得积分,用以兑换一些日用品。

除了文昌社区,北京还有一些地区也实行了垃圾分类“激励”措施。在海淀区苏家坨镇七王坟村,村委会就制定了 “垃圾分类月度考评细则”,对于分类行为较好的居民,村里每月都会进行表彰,发放奖励。

七王坟村,收运师傅正在收村民的厨余垃圾

今年4月1日,七王坟村也撤掉了村内的二十几个垃圾桶,由物业工作人员骑着三轮车定时上门收运垃圾。七王坟村实行定时分类收运的时间比垃圾分类新条例的施行时间还早,村委会副书记李恕梅表示,这是因为村里很早就有过加强垃圾分类管理的想法。以前村里摆桶时,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并不高,很多人都直接把不分类的垃圾扔进桶里。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七王坟村在4月1日就先行制定了考评政策,并且转变了垃圾收运方式。

“上门收垃圾的目的,主要是方便监督。”负责垃圾收运工作的是村里引进的物业公司,经理赵云峰表示,以前虽然有桶,但并没有人在桶前值守,谁家分了谁家没分根本不知道。而现在,每一户村民都会在收运师傅的监督下投放垃圾,如果有人分得不好,师傅会当场进行指导。遇到不太配合的村民,师傅也会把情况汇报给村委会,由村委会再进行后续的动员和教育。模式改变之后,村里的垃圾分类情况也有了显而易见的提升,赵经理表示,以前村里每天只能分出两桶左右的厨余垃圾,而现在每天都能分出三四桶了。

“改成定时收运之后,我们收运师傅和分拣师傅的工作量都节省了很多。”赵经理表示,以前有桶时,收运师傅经常需要在村里巡视,看到哪个桶满冒了就要拉到中转站,再由分拣师傅对其中的垃圾进行分拣。在这种情况下,收运和分拣工作几乎都会从早上持续到晚上。而改为定时上门之后,收运师傅只需一早一晚拉两趟垃圾,分拣师傅也不用在中转站干等着桶来,可以一口气把全村的垃圾都分拣完。因为村民们主动垃圾分类的意愿高了,分拣师傅干起活来也方便了不少。节约下来的时间,师傅们还可以做一些消杀保洁工作。

地点:东城南池子社区

模式勤改进 细节常完善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垃圾定时上门收运最广泛的地区当属东城区。到目前为止,东城已经有130条平房区胡同采用了这种收运模式。

6月3日,东华门街道南池子社区的三条主干道和13条胡同撤掉了垃圾桶,改为定时上门收运。相比起其他地区大多只在早晚收两趟,南池子社区采用了每天早中晚收集三趟的模式。平房区物业负责人姚庆表示,这是考虑到胡同里很多老人会在中午做饭,方便老人及时清理掉家里的厨余垃圾。

南池子社区的定时收运模式,根据居民的反馈曾做过多次的改良。起初,垃圾车的运行路线是单向前进、过门不候,再加上垃圾车上门的时间点被设定得过于详细和精确,一些老百姓表示“压力有点大”,总得惦记着在那个时间点出来扔垃圾,否则就赶不上了。了解到居民的诉求,社区和物业随后改进了收运方式,车辆不再只走一次,而是采用循环流动的方式多次途经胡同,居民扔垃圾也从容了许多。

东城区南池子社区,师傅刚刚完成早间的收运工作

除了收运路线和时间的改变,以前收运师傅会用吹哨的方式通知居民,但有居民反映哨声过于刺耳。现在,垃圾车上门改用了放音乐的方式。这样既解决了噪音问题,也让一些老居民有了怀旧的感觉。因为在很多年前,胡同里收垃圾也是边收边放音乐。

桶站的撤除,还有一大好处是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前,胡同里每隔150米左右就要设一组桶站,桶站需要定时清运、擦洗、维护,还要派专人盯桶,这些工作都需要人力和金钱成本。而在撤桶之后,这些花费都可以节约下来,投入到胡同其他方面的提升当中。

垃圾投放模式的改变,势必会对居民的生活习惯带来影响。虽然大部分居民都比较配合新的收运模式,但也有少数居民认为,以前摆桶时可以随便扔,现在必须在一个时间段扔,就是不方便。为此,社区也连同居民代表开展了多次上门动员,向居民解释撤桶对于胡同会带来怎样的提升。在新模式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居民们亲身感受到了胡同卫生环境的改善,原先因为摆桶占空间还时有发生的堵车问题也解决了,提出质疑的居民也就逐渐接受了新模式。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莫凡

#垃圾分类#收运#垃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