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放开胆子画:中国山水画训练营学习心得分享

2020-12-18新闻5

一、潘孝超(安徽合肥,本期班长):

参加这次训练营讲实话很激动,第三期本来就要来的,因为工作安排不过来,这期终于成行。我的家庭很早就与书画结缘,舅舅就是一位著名的北方画家,我自小喜欢画画,曾到中央美院跟王琦老师进修过版画,从事绘画几十年了,但我画的是北派山水,前几年到海南创业,看到南方的山水很秀美,与北方的山水大不一样,也想画,但不知如何入手,特别是南方山水的云烟、植被不知如何去表现,一画往往就回到原来传统的北派山水画法上去了。

自从看到张老师岭南派山水之后,我非常激动,张老作品中的那种淋漓尽致,构图、用水、用墨、意境,画面的那种主次关系、层次感,能让很多普通人都能走进画面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深震撼了我,于是我下决心到训练营跟张老学习,那怕是学到他一点皮毛对我也受益非浅,也值了。来到训练营之后,看到张老师的原作,笔墨的那种高度比网上看到的更加精彩,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我想这就是我学习的地方。

训练营十天下来,大家都收获很多,变化很大,最让我们敬佩的是,张老师这种对艺术的奉献精神,对艺术的追求精神; 训练营相当于公益性的教学,张老年纪这么大也不叫助教,非得亲自手把手教,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全部教给你,就怕大家学不会,这是最值得我辈后生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老师的教导,加倍勉励自己,像张老师一样一步一步培养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伟大品格,传承弘扬山水画艺术,奉献社会。

(潘孝超习作)

二、朱彧(河南南阳,副班长):

我早几年也是零碎地学了一些传统的山水画,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我非常赞同老师关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观点,来之前对这个问题作了认真的思考,还写了一篇小文,表达我对传承写意精神,实现自由创作的想法。

来到训练营后,经过张老师的现场调教,真正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包括最基础的用笔用墨;传统国画山水多是中锋用笔,到张老师这里,笔根、笔尖、笔肚都可以用上,中锋、侧锋、错锋,这些原来根本就没有限制,可以灵活运用,这在我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而且老师教得特别的仔细,泼水泼墨,大胆地画,这些都让我为之敬佩。特别是平生第一次到真山真水去写生,让我触动很大。

古人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回去后我将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把中国画写意精髓传承好。

(朱彧习作)

三、周明海 (江西):

张老师有两个东西震撼了我,一个是他作品中的那个意境,那就是我梦中的故乡啊;一个是他以树入画,树在他的作品中占据很大的份量,这在金陵画派中是比较少见的(我生活在南京)。

我是一位高中美术教师,以前我画花鸟多,山水一直想学,但十张有九张失败,画不起来,最难就是水墨用法,找不到有效方法。训练营的十天,经过老师的点拨,让我明白了很多水墨的道理,也开始找到水墨的感觉了,我交的这张习作,可以说是我画山水画的一个转折,我来学习的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达到了。

(周明海习作)

四、田春和(天津):

在来学习之前,我画画是比较拘紧的,这个毛病一直改不掉,通过训练营的强化学习,特别是张老师笔、墨、色运用的方法,感觉自己放开了不少,在以前我是绝对不敢这么去画的,现在用色、用笔方面已经大胆多了,虽然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增强了敢画的信心,回去后要继续学习张老师教的这套方法,提升绘画水平。

五、王雪平(陕西):

我原来是画小写意的,这次学习了很多张老师大写意的方法,所以在我的汇报作品中,融入了张老师教的大部分技法,效果看起来还可以,比如我画的树、山石、点景,虽然还不是很满意,但达到了我这次来学习的目的。

在训练营听老师讲课印象最深的就是三个字:不要怕。回去后我将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画下去,在遵守法度、规律的基础上,争取画得更加潇洒自在,在学艺的道路上,敢于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由世界。

(田春和习作)

六、韦经长(广西):

这十天的学习内容,比我上大学四年所学的东西还要多,以前我学国画走了不少弯路,没有系统的学习,画得也很拘束。训练营从最基本的技法、画理开始,到最后写生、创作,让我第一次系统的进行了实践,触动很大,特别是老师叫我们放胆去画的鼓励,让我不再拘束,最后二天画的习作被老师和学友高度肯定,使我重拾画画的信心。

(韦经长习作)

七、赵政民(深圳):

在我二十七八岁担任县委宣传部长期间,我就开始喜欢绘画艺术,经常看展览,也请过很多名家来办展,也一直喜欢画画。退休这几年我学过摄影,也学过一些国画山水,特别喜欢张老师的山水画风格,这次是慕名而来拜师学艺。

训练营十天,是第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学习了写意山水画技法,虽然没有像其它学友一样硕果累累,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构图,皴、擦、点、染这一整套方法,回去后将好好练习,跟定张老师了,明年还要来参加训练营。

(朱光华习作 海南)

八、蓝华新(广州):

我原来是学画国画花鸟的,也会画一点山水,但就是画不深入,画面进不去;因为喜欢张老师的风格,这次来训练营转学国画山水,感觉进步很大,特别是造型能力方面感悟很深,更加准确也更大胆画了,下次还要来学习。张老师高尚的画艺,将鞭策我继续努力,传承老师的山水画技法。

九、谭耀永(广州):

我是做企业的,一直喜欢国画,但我是零基础。这次来训练营学习,感觉自己是从幼儿园读到了大学,第一天讲实话,我是有点想打退堂鼓,压力太大了,后来慢慢有了感觉,张老师是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鼓励我,尤其是老师说:“不管它,放胆去画,不行撕了再画过就是了”,这句话对我触动太大了!最后这幅“毕业”作品,是我的第一幅成品,我非常满意,以后我就画这种画了!

十、谢伟军(广东东莞):

有些话我已经在我写的一篇感想中说过就不重复了,要说收获,

这次收获最大就是学会了画红画,张老师是位非常负责的老师,在点评我的习作中,不断提醒一些关键细节,生怕我们忘了,比如他反复提醒点朱砂之前一定要打好墨稿,注重构图、动势,这点让我十分感动!

十一、林世红(辽宁):

我平时是写字的,画画没有拜过师,也是因为特别喜欢张老师的大写意山水,这次终于能找到训练营,南下学习特别激动。通过十天的学习,学到了不少张老师的水墨用法和造型方法;心理明白了,但还是画不好,回去后要继续努力练习。

(蓝华新习作)

十二、徐永强(安徽):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虽然大学读的是美术史,和画画有关系,但一直没有系统地学过画,这方面的艺术爱好一直没有放下,平时喜欢画一些钢笔画、水彩,特别喜欢水墨画,因为中国水墨是重要的传统艺术,很想学,所以参加这次训练营很幸运也很开心。

开始几天有压力,因为虽然之前画过水彩,但这是二个完全不同的形式,转换特别困难,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虽然好像道理心里明白了,但手不听使唤,尤其是水与墨的掌握,很难;但还好痛苦了几天之后,通过与学友的交流、老师的点拨,我从小画入手,对水墨关系、画面层次关系等,慢慢有了感觉,也能独立创作了,回去后,要加倍努力,继续提升水平,向张老师和学友们汇报。

(徐永强习作)

十三、王俊才(内蒙):

我非常喜欢画画,这之前喜欢画漫画,也想转行画国画,但因为宣纸、笔墨掌握不好,没有自信。这次来训练营学习,压力很大,白天上课很紧张,课堂画的不满意,晚上回宿舍继续画,早上四五点就醒了,有些习作我反复画,有的画了三四遍,反复揣摩老师教的方法,经过几天的痛苦磨练,加上老师的精心指导,终于找到了画国画的感觉,也有自信了。

最后我用一首打油诗表达我的心情:

花甲之年学国画,千里迢迢又南下;

导师亲自把手教,不虚此行收获大。

(王俊才习作)

十四、董志刚(甘肃):

我以前也国画山水,但没有入门道,瞎摸索,没人指导,只学了一些皮毛,这次训练营得以系统的学习,解决了我之前一直想不通的各种问题,比如笔墨的关系,树的画法,云雾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对景写生的方法,让我印象尤深。还有张老师的尽心教导,特别让我感动。

(罗长青习作)

十五、惠大君(江苏扬州):

我是从事外贸工作的,我学的是油画,从小也喜欢画画,工作后没认真的画过,但一直喜欢搞艺术,去过很多国外的美术馆、博物馆参观,也经常参与一些国际性的展览,接触过很多大画家。我认为我们纯粹的传统山水画是好东西,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一般画面比较黑,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很多人包括很多中国人,都不太喜欢,但中国画讲究意境,讲究写意,如果把色彩与中国画传统的东西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加有魅力,将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在世界流行起来,这也是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的表现。

张际才老师的彩墨写意,他的应物象形的点皴法,我认为非常独特。像画树的方法,前人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告诉我们很清楚了,但前人的东西很容易禁锢思想,很难创新,打破不了,比如你仿古,仿来仿去,始终走不出前人的圈子。古人与现在的人审美不一样,现在已经是21世纪,将来我们还要引领世界,所以我们要寻求突破。张老师的点皴法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实用的突破点,它是根据画面形象的需要灵活运用,可以变化成六七种方法,点出不一样的韵味,不拘泥于某一种成法。

(惠大君习作)

二是随类赋彩的彩墨渲染法,张老师的作品之所以呈现各种韵味,就是它特别的用水、用墨法和泼水、泼墨、泼彩法,不仅是墨分五色这么简单,它们的因果关系非常重要,需要好好体会。一个点皴法,一个渲染法,这是我认为张老师与其它画家不一样的地方,回去后我将把这二种技法研究得更加透彻。

短短十天,收获很大,感觉良好,古人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 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拜师学艺,起点要高,张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大画家,大格局,他的艺品人品,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我也用一首打油诗表达我的心情:

学艺十天告结束,先生点拨加指教;

师生一堂评作业,学员纷纷说画道。

相逢时难别更难,回去牢记师教导;

绘画构图铁线条,常练书法楷行草。

创作艺术师造化,推陈出新更重要;

写意山水有张门,传播推进需新人;

同窗十天似十年,互学互联携向前。

文/小语 编辑整理自张际才中国写意山水画冬季训练营第四期

#训练营#张老师#习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