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心情好了百病不生,这心理健康10条标准你达标了吗?

2020-12-18新闻8

人们常说:“人过五十就进入了多事之秋。”这里的“多事之秋”是指身体会发生变化。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里提到的,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即到50多岁,都会真气衰竭,身体机能退化。故从这个时期开始,一定要非常注意保养自己,为日后进入老年打下基础。

此时谋求健康,在修身之外离不开修心。既然工作这个舞台不再属于自己,就要自觉地在心理上转换角色。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从而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至关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10条标准”为经典,也是每一个还没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应该借鉴的。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做有限的个性发挥。

这些标准不难理解。但是,想要达到这10条却需要很高的认知与修养水平。因此,要解决好老年阶段的心理问题,须从年轻时加强培养心理素质做起。

一是要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

只有主动自觉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有良好的个性修养。

二是要学会自觉自省与修正吾身。

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完善、完美自己。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的。因为,自我感觉良好是人一种很强的潜在意识,看别人毛病容易,看自己的很难,这样必然导致既不能正确看待别人,也不会正确看待自己,在人格上就会出现问题。

三是要学会面对人生与正视生活。

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某种程度说明了人生的梦想很美好,而现实生活很不如意,那就要从两方面来认识人生与生活。一方面人生不可能没有梦,没有梦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另一方面生活不是梦,要为柴米油盐、生活琐事操劳,承担起人生的责任和生活的压力。因此,要加强意志品质的磨练,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向往与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够面对人生与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不悲观、不盲目、不消沉,坚定往前走。

四是要学会正确思考与解决问题。

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才会有正确的思考过程,进而才能理性地解决问题,不偏执、不冲动、不盲目,也就不会因错判而造成失误,去承受痛苦。

五是要学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习性。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习性是密切相关的。习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习惯中所形成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就自然产生了不良的习性。

六是学会喜欢读书与精神武装。

读书是学习知识、丰富自我的重要途径,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的好处不言而明。要学会喜欢读书、读好书,对人生大有益处,这是从古至今在人类的历史上已经证明的真理。

有人说,磨难是财富。年轻时在逆境中成长,在困苦中磨练,对人的心理成熟稳定是大有益处的。而更重要的是,要在认知人生与认识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正确的科学思维模式,一种良好的健全人格修养,还有豁达开朗乐观的处世态度。

知道淡泊、懂得淡定,清楚过程、明白归宿,这样就能够避免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生,不仅仅能使老年生活快乐幸福,对人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与美好。

#心理健康#标准#人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