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青藏铁路的“前世今生”】进藏,路漫漫其修远兮

2020-12-18新闻11

【编者按】这里是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也是生存的极限之地。有一条铁路,寄托着新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书写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筑路,筑梦,青藏铁路犹如一条钢铁巨龙越过昆仑,跨过雪域高原,带着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蜿蜒向前……

“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岁月中,青藏高原上的交通状况便是如此。这里聚集着无与伦比的自然人文景观,但几乎又是一块遗世独立的绝地。

图为旧西藏运输物资只能靠人背畜驮 图片来源: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官网

1919年,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他依然不懈地为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五四运动前后,他发表了一部近20万字的名著——《建国方略》,在这本书的“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规划了“西北铁路”“高原铁路”等7大铁路系统,共计106条铁路干线,约10万公里。“高原铁路”系统共规划16条铁路干线,其中“拉萨至兰州线”“兰州至若羌线”经过今青海省的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向西南通达西藏,向西北通达新疆。

图为孙中山著作《建国方略》 图片来源:四川卫视

青藏铁路,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虽然这只是孙中山的大胆设想,但对后来青藏铁路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943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先后派陇海铁路局副总工程师李俨、工程师宋梦渔、选线工程师刘宝善等人,组团率队勘测甘青铁路,撰写了“草测报告”,绘制了剖面图,实施了青藏铁路基点段甘青铁路的部分具体工作。但因当时的国力和技术等诸多原因,这条铁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是一条横亘在头脑里的概念铁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日,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给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来电报,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期望西藏早日解放”。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回复:“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必能满足西藏人民的这个愿望。”

和平解放以前,西藏没有一条公路,更无从谈及铁路和航空运输。西藏的物资运输依然是人背畜驮的原始运输方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950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做出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部署。进军西藏伊始,毛泽东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他在给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电文中批示:“把修筑道路及进军,作为解放西藏的第一步。”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两天后,毛泽东主席以非凡的气魄,发出进军西藏的训令,对进军、补给、修筑公路、修建机场等事宜作了部署:康藏公路由十八军负责修筑,青藏公路由西北军区负责修筑。

图为筑路官兵和民工在悬崖绝壁间修建康藏公路(今川藏公路) 翻拍:李元梅

10万进藏大军揭开了进藏公路建设的序幕,筑路大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卧冰雪、斗严寒、抗缺氧,运用简陋的施工器具,在没有路的青藏高原上,先后开建两条进藏公路:青藏公路、康藏公路。这是一段悲壮的筑路史,全长2413公里的康藏公路,英雄的筑路大军以3000多个士兵生命的代价,一点一点地把路延伸进西藏。

1954年12月25日,两条进藏的公路同时抵达拉萨建成通车,两路全长4360公里,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建成后的青藏公路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担负着80%以上的进藏物资运输。青藏高原上的出行,从人背马驮迈进了汽车时代,青藏高原的交通史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西藏网 记者/孙健 部分内容参考自《背着火车上西藏》《世纪天路——青藏铁路巡礼》《青藏铁路?综合卷》,及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资料 )

#孙中山#毛泽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