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

2020-12-18新闻5

吕洞宾,唐朝人,名喦,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道教全真派祖师。

吕洞宾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在唐德宗年轻曾中进士,还在地方上当过官。后来因厌倦了世俗官场,携妻子前往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因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

(吕洞宾画像)

经过数年修行,吕洞宾的道法日益精进,他隧下山云游,传道解惑,行善布施,成为一代道祖,全真教奉其为“纯阳祖师”。

至北宋年间,吕洞宾列入八仙之中,被封神了。

(八仙过海图,图中穿道袍者便是吕洞宾)

不过今天人们提及吕洞宾,常常伴随着一句俗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意思是指认不识好歹,把被人的好心当成驴肝肺。

关于这句俗语的来历主要有两个解释。

第一种解释:

二郎神手中有一只神犬,叫哮天犬,有一次哮天犬私自下凡祸害人间,初入道门的吕洞宾奉命拿法宝“布画”去收降恶犬。

当吕洞宾祭出法宝之后,哮天犬很快被收入“布画”之中,但吕洞宾心怀仁爱,担心哮天犬在法宝内被化为灰烬,于是心生慈悯,将哮天犬放了出来。

然而万万没想到,劫后余生的哮天犬不知感恩,反而咬伤了吕洞宾,“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俗语由此而来。

(这种解释来自小说《八仙得道传》)

第二种解释: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一个好友,叫苟杳(gouyao)。苟杳家中贫寒,但勤奋好学,经常到吕洞宾家中做客。

某天,吕洞宾家中来了一位林姓客人,正好碰见了也来家中做客的苟杳。这位客人见苟杳文质彬彬,气度不凡,就提议将女儿嫁给苟杳。

吕洞宾深怕苟杳过早贪图夫妻恩爱,荒废学业,于是准备给他退掉这门亲事。

但林家姑娘是出了名的大美女,苟杳仰慕已久,坚决要求迎娶林姑娘。于是吕洞宾便提出一个要求,要求在婚后头三宿由他去“陪伴”新娘子。

苟杳一听大为吃惊,这个要求实在是有点............

可是如果不答应吕洞宾的要求,苟杳是没钱办婚事的,于是只得点头默认。

到成亲当天,吕洞宾忙前忙后,而苟杳却感觉无脸见人。到了晚上,吕洞宾去了洞房,不过他没有掀新娘的改投,而是挑灯读书,一连三天皆是如此,林姑娘不知其中缘故,只得暗自流泪。

到了第四晚上,苟杳总算可以见到自己的妻子,但却发现妻子的盖头都没掀,两人把话一说,苟杳方才明白,原来这是吕洞宾的苦肉计,希望自己不要因儿女私情而忘记学业。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随后便去往京城做官。

此后几年双方渐渐失去联系,直到有一年吕家突然着火,吕宅被烧毁。吕洞宾在走投无路之下前往京城寻找苟杳,希望能获得些帮助。

苟杳见到吕洞宾后非常热情,也对吕家失火非常同情,但却只口不提帮忙一事。吕洞宾一连住了数月,眼见苟杳无意帮助自己,只好借故告辞了。

没有筹到钱,吕洞宾原本非常沮丧,可是到家后却发现家中已经修缮一新,而且正在办丧事。

等到吕洞宾迈进家门,尚在披麻戴孝的妻子见之大惊,不知来者是人是鬼,随即瘫倒在地。

吕洞宾连忙上前询问,才知道自己走后不久,苟杳便差人到家中帮忙修房子,然后又差人说自己在苟杳家病重去世了,还送来一口棺材。

吕洞宾立即找到棺材,拿斧头将其劈开,只见里面堆满了金银珠宝,还有一张纸,纸上写道:

苟杳不是负心郎,

路送金银家盖房。

你让我妻守空房,

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看信后如梦初醒,方才明白这是苟杳和自己开了一个玩笑。

此后民间就有了俗语:“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苟杳”与“狗咬”同音,后来就误传成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隋唐#吕洞宾#狗咬吕洞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