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向“七个新”迈进!全会列出“目标清单”拉开资阳“十四五”乘风破浪的奋斗序幕

2020-12-18新闻6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颜铭 摄影报道)“十四五”即将登场,站在新的关键节点,资阳未来五年发展怎么定位?如何实现创新转型?新发展阶段规划了哪些具体目标和任务?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又有哪些?12月17日—18日召开的中共资阳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给出了答案。

此次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次八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和今年以来资阳发展的主要成就,审议通过了《中共资阳市委关于制定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作为2020年末的一次重要大会,此次全会不仅以一张全民点赞的“成绩单”为过去一年画上了圆满句号,更以一张全民期盼的“目标清单”拉开了“十四五”乘风破浪的奋斗序幕。

全会现场

“十四五”目标:向“七个新”迈进

“十三五”时期,是资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成资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

“十四五”时期,资阳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翻开新篇。

“到2035年全面建成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跟随中央和省委的步伐,资阳结合自身实际定下了2035年远景目标。同时,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以“七个新”提出了全市 “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即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合阶、区域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民生事业发展实现新进步、市域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

记者注意到,《建议》中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五个高于全省”的相对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提出这些目标,主要有3个方面的考虑。”资阳市委书记廖仁松表示,服务国省战略全局,资阳必须勇于担当多做贡献;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资阳必须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战略机遇交汇叠加,资阳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期,成资同城化迈入提速发展期,开放发展处于重大机遇期,社会治理进入共建共享期,资阳的机遇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凸显,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发展支撑更加有力、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举手表决通过

主攻方向:共建“都市圈”唱好“双城记”

党中央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川渝两省市高位推动,合作协作不断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进入全面实施、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廖仁松表示,对资阳而言,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关键是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发展格局,强化成渝联动门户、成都东部枢纽、临空经济高地、山水魅カ之城功能支撑,加快建设“以门户枢纽为核心,以临空经济、公园城市为特色,引领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同城化率先突破区”,朝着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的目标坚定前行。

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建议》中明确了资阳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攻方向,深化拓展了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发展格局的着力重点。

在“联动成渝、全面开放”方面,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同网、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政务事项通办,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共建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还要借势借力重庆西扩,加强与毗邻地区合作协作,联合打造中国柠檬产业集群,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成渝地区中部一体化发展。

在“市域一体、共建共兴”方面,提出要树牢全市发展“一盘棋”、全域规划“一张图”理念,优化县域经济布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各区域经济综合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

现代产业体系:工业“5+1”、服务业“4+4”

产业始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产业发展不起来,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

早在今年年初,资阳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就立足现实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可能,提出构建工业“5+N”、服务业“4+X”、农业“6+3+1”产业体系,明确了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从实践来看,目前资阳各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口腔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喜人。资阳市委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深入研究后,对工业“5+N”中的N和服务业“4+X”中的X进行了明确。

工业方面,目前中国牙谷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72户,80个“资阳造”口腔产品投放市场,已有规模以上企业6户,预计今年实现产值15亿元,口腔装备材料和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来突破性发展。

基于此,《建议》中提出要加快建设“5+1”现代工业体系,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鞋服5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口腔医疗先导产业,并明确了目标重点。

服务业方面,2019年全市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到51.2%,贡献了55.5%的经济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目前,随着创新创业平台发展壮大,文旅职教城等产业功能区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和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带来商务活动增加,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较大,具备快速提升的条件。

为此,《建议》中提出要加快建设“4+4”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医养4大支柱型产业,积极培育金融服务、科教服务、商务服务、居民服务4大新兴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改善民生:补短板、抓提升 释放更多惠民红利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不仅期昐物质更足,而且向往精神富有,关注的领域更广、品质要求更高。

近年来,资阳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对此,《建议》从补短板、抓提升两个维度,对事关人民福祉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安排,积极回应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记者注意到,在文化方面,鲜明提出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县城)。

教育方面,作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大学位供给力度,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部署。

医疗卫生方面,提出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医防协同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分级、分层、分流医疗救治机制。

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生态环境方面,作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部署。

交通建设方面,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成都东部空铁公枢纽,提升内联外畅水平。协同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成都外环铁路等骨干路网建设;建成轨道交通资阳线、成资大道、成资临空大道等;推动成渝客专公交化运营,构建成资半小时渝资1小时通勤圈;打通毗邻地区“断头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品质提升三年行动。

风正帆满好行船,正是乘风破浪时。“十四五”的新资阳,定是万马奔腾的新高地,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一路破浪前行。

#养老#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