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梦有诗有远方!大安市新平安镇长征村第一书记李成军的故事

2020-12-19新闻2

一年前,吉林省水利厅派出的第一书记李成军踏上了任职之旅,前往大安市新平安镇长征村。一直搞水利技术研究,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李成军忐忑不安,压力很大。

今年秋天,记者在长征村见到李成军,与村部公示牌上的照片相比,眼下晒得黝黑的他,与过往判若两人。他说,平均一个月能回一次家,如今加班已成常态。与最初相比,李成军称自己是在经历一次意义重大的“长征”,为了长征村的未来,再苦再累都值!

长征村位于新平安镇东南部,距离大安市区50公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221人。初到长征村,李成军带领村“两委”干部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开会讨论。如何脱贫?李成军默默寻找答案。

经过广泛走访,李成军对长征村的未来有了新思路: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增收,攻坚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一年来,李成军带着长征村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聚焦精准,推动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开展精准帮扶到户到人行动,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使长征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为了让脱贫攻坚走深走实,李成军要求每名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他把会场从会议室挪到村头巷尾、把课堂挪到了田间地头,确保党的声音传播到“最后一公里”,贯彻到“最远一家人”。

他积极推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帮扶包保,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实际困难,提升自身造血功能,提高贫困户满意度,实现由“输血”到“造血”转变,通过智志双扶,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李书记带头跑项目,踏踏实实帮大伙找路子、谋发展。”贫困户方艳圆感慨地说,这几年,第一书记李成军和驻村干部帮助家里发展养牛事业,如今存栏已达13头,年收入能达五、六万元。

近几年,长征村确实打了一个漂亮“翻身仗”。在扶贫养殖项目方面, 长征村2016年落实扶贫养殖项目54户,发放基础母羊357只;2017年为28户贫困户发放基础母羊182只,为15户贫困户发放基础母牛15头。目前长征村每户贫困户养殖项目增收达到1500元以上。

此外,李成军还带领驻村干部在庭院经济种植方面做足“文章”,支持农户在自家院内种植南瓜、辣椒、土豆和大葱,每平米补贴3元,每户补贴1000元。仅这一项,种植户每户年增收1500元左右。

李成军算了一笔账:“今年,长征村光伏扶贫电站能带动全村110户贫困户分红,一星户每户分红400元,二星户每户分红700元,三星户每户分红1000元。除了这块,在生态扶贫项目方面,长征村52户贫困户每户还能获得补贴1250元。”

“住上新房子,通上自来水,吃喝都不愁,感谢的话儿说不完……”今年69岁的贫困户李桂芹笑着说:“今年李书记让咱在院子里种大葱,光这一块,又能多收千八百。

环境变美了,百姓变富了,秋日的长征村,到处是一派收获的繁盛景,新建的水泥路与漫无边际的金色农田交相呼应,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李成军深深扎根在这片盐碱地里,他带给长征村变化,长征村送他以希望。李成军的眼里,长征村的美好未来真的不远了。

在吉林省水利厅的支持下,长征村南侧集中连片的荒草地正在进行土地改良,706公顷的荒地即将变成连片的水田,项目验收后整体出租,可为长征村所有村民包括所有贫困户带来可观的收益,不仅可以实现整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还为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再次筑牢根基。

“继续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李成军信心十足。

那片水田,正是第一书记李成军和村民们期待的诗和远方。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胜章

编辑:马贺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