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一定要在72小时内开刀么

2020-12-19新闻3

文章转载自:微医 钟林

专家简介:钟林,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肝胆外科主任。擅长肝移植,复杂肝胆胰肿瘤诊治及其腹腔镜微创根治。

于洋,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201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擅长肝胆胰疾病的综合诊疗,尤其是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疼痛时间一般较长,做呼吸及改变体位往往能使疼痛加重,且大多数病人须急诊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彻底治疗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许多国内外专家认为,对于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不超过72h的病人可以及时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若发作时间>72h,由于胆囊壁及胆囊三角局部炎性水肿进入高峰期,胆囊与周围脏器和网膜黏连,腹腔镜手术难度及风险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放手术率高,不宜采用积极的手术治疗,建议先行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待疼痛缓解、炎症消退后2~3个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近年来认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病人,早期行胆囊切除更安全,并能使病人早期获益;而延期手术带来的急性胆囊炎再次发作、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造成社会医疗资源浪费。

最新的日本急性胆囊炎治疗指南建议,从症状出现开始7d以内,如病人无其他手术禁忌证,可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如病人一般情况较差,可暂行胆汁引流或择期手术。同样有文献显示,早期手术组(7天以内)与延期手术组(6周以后)比较,不仅住院时间缩短4d,而且术后感染率、胆道损伤发生率及中转开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国外有学者针对将急性胆囊炎发作72小时作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分界点这一共识进行了专项研究,将发作时间>72h的病人分为手术组和先行保守治疗6周后择期手术组,发现即使发作时间>72h,外科手术治疗仍能明显降低病人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因此可根据血生化检查、肝功能指标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首先排除继发胆总管结石的可能,在无其他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急性胆囊炎发作10d内,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d后除非症状加重,或有腹膜炎或感染症状需要手术干预外,不宜考虑胆囊切除手术,应保守治疗至2~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每年约有1300名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其中虽然有1/3-2/3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病人是在发病后72小时至7天内进行手术治疗,但术后无明显胆漏、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继发性胆囊结石等并发症,依然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所以钟林主任建议超过72小时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专家介绍

钟林,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肝胆外科主任。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癌学组委员,国际肝胆胰肝血管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免疫学会移植免疫专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终末期肝病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胰腺小肠移植学组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委,国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期刊审稿专家。

专业擅长

擅长肝移植,复杂肝胆胰肿瘤诊治及其腹腔镜微创根治

科研项目

负责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战略计划)、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生药处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计划

学术成果

1. 肝移植手术方面,肝移植团队累计完成肝移植上千例,肝移植术后10年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感染死亡率为7.2%,显著低于ELTR和UNOS报告。肝移植良性终末期肝病1年、3年、5年生存率为91.9%、89.4%、75.2%;符合Milan标准肝癌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8.3%、70.1%、65.4%。各指标均优于欧洲ELTR和美国UNOS,达国际先进水平。联合脏器移植达国际先进水平。开展上海市首例肝肾联合移植,迄今共完成25例肝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1年、5年、10年生存率为90.5、81.0%、81.0%。此外,国内首次成功运用3D打印技术行活体肝移植术,全国包括东方卫视等25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在权威杂志Liver Transpltation封面发表并述评。

2. 肝胆胰肿瘤手术方面,在科技部研发计划的支撑下,率先利用三维成像及术中荧光影像等技术导航精准规范性肝切除手术;率先开展肝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腹腔镜尾状叶切除、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微创手术;对胰腺癌并门静脉系统侵犯进行分型,及其切除重建提出5种方法;开展PD+SMV人工血管置换新技术治疗原来不能手术的胰腺癌,率先开展裸眼3D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

3. 转化研究方面,在移植感染、器官保存、肝癌发生发展等领域开展大量研究,发表中文及SCI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00分,包括Hepatology、Liver 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Journal of Infection等国际专业权威期刊,共被引>300次。2006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于洋,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201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社会兼职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专业擅长

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

科研项目

主持校级课题2项,并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计划。

学术成果

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借助微流控系统实现肿瘤早诊与预后判断等领域展开研究,发表中文及SCI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授权1项。

#消化疾病#肿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