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父母之道:看过的都赚到了

2020-12-19新闻12

为人母

孩子和母亲的互动模式是孩子发展其他人际关系的基础。

自体心理学家认为,母爱的力量来源于合作。

因此,孩子与母亲的合作模式,是孩子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开端。

孩子是通过母亲认识他人和外界,也是通过母亲解读他人和外界的一切。

一个合格的母亲需要真正对孩子感兴趣,为孩子的利益着想。

这种着想包括平日对孩子的细心照料,还包括在照料的过程中传递给孩子的“喜欢”或“讨厌”他的讯息。

孩子通过这些讯息,理解人与人之间该如何沟通与合作。

若是不明白这一点,母亲可能会过分关注孩子,宠爱孩子,把心思全花在孩子身上。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与外界互动也应该是这样的模式。

以自我为中心,自己的感觉很重要,如果有欲望和需求,就能随时向人索取,如果他人不能满足他,他就烦躁不安,焦虑暴躁,采取极端的手段以达到目的。

在往后的婚姻生活中,孩子找伴侣,只是想找一个“奴仆”,像母亲一样“服侍”他,宠爱他。这样的婚姻怎么幸福和长久呢?

宠溺孩子,到最后对自己也将是一件麻烦事。

孩子会十分依赖于你,甚至企图将你的爱锁定在他一人身上。一旦你离开他,或者关注别人,会引发他的嫉妒和怒火。

从而他也能控制你,并且要你负责他的一生。

当然这是十分极端的情况。

现实生活是,你也不舍得抛下他,结果还是要负责到底。

母亲过分关注孩子还会影响孩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上面说到,母亲“霸占”着孩子,特别是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母亲和父亲时常上演对抗和拉锯战。父亲为了和孩子亲近,会讨好孩子,孩子也会借这一点钻空子。

他从这样的婚姻关系里,学到的是,不信任,不合作的人际关系。为人父

孩子最开始和母亲比较亲密,但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需要做出母亲的怀抱去探索新的世界。

这个时候,他更需要父亲,父亲开启孩子的勇敢和冒险的特质。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格局。

如果父亲在家庭中很权威,很独裁,甚至于暴躁。

儿子很可能在将来的婚姻里用同样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妻子。

而女儿,会视男人为暴君。会觉得婚姻是一场奴役。影响严重的,可能会抵触异性,发展成为同性恋者。

好的父亲,应该首先是一个好丈夫,再是好父亲,也是一位好公民。

在家里平等的对待妻子,和妻子友好相处。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平和且耐心的。

他最好能广泛交友,然后将社会资源引入到家中,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纽带,自然而然的让孩子接触社会,让孩子学习如何为人处事。

当然,好的父亲更应该有一份好的工作。这里的“好”,不是指工作,而是工作态度。

好的工作态度,能让孩子在父亲身上学到勇敢和坚强的人生特质。父母之爱

心理学家建议,妈妈教育女儿,爸爸教育儿子。

所有不友善的教育方法,都是错误的,应该摒弃掉。

成家立业后,父母应该退出孩子的生活。尤其是不要干涉他们的小家庭。

父母之爱,是无私的,但也需要保持好自己的边界。

在孩子小的时候,全心陪伴,孩子大了,就任其翱翔。

而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各自有爱,各自无关。

我以为这是最好的父母之爱吧。

#孩子#母亲#人际关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