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夷坚志》记载,南方有种取暖的火柜,目前这种老物件快看不到了

2020-12-19新闻10

《列子?汤问》中写道:《山海经》为“夷坚闻而志之。”意思就是说,都是夷坚把这些神怪形象记录下来的。南宋时期,有一个人自比夷坚,写了一本名为《夷坚志》的古书,在这本书中,居然描写了一个宋朝的“取暖神器”火柜,火柜是什么柜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夷坚志》全书分为四大部分,描写的是宋代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和民情风俗,是我们了解宋人生活的一个极佳窗口。书的作者名字叫做洪迈,他的家世可不一般,“一门三丞相四学士”就是世人给他家族的美誉,洪迈与父亲洪皓和哥哥洪适都做到了丞相,这样的家族怎能不被人羡慕呢?

虽然洪适官至正一品,但他作书可一点也不呆板,《夷坚志》中,记录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比如一个关于“火柜”的事情:临安人杨靖作为衙校押运花石纲到京城,因此进了童贯的阵营,自此平步青云,一直升官到武功大夫。后来又转而做了州都监。三年任期届满,他想继续留任,于是就花钱打造了三个“螺钿火柜”,派儿子十一郎督运,载着这三架螺钿火柜去京城。

杨靖想的很好,一个火柜进送皇宫内院,一个献给蔡京,另一个贡给童贯,只要能贿赂舒服这些重臣,连任之事便轻而易举,可是他没想到“家贼难防”,十一郎见这些火柜做工奢华精美,认为必然非常值钱,于是动了贪念,到了京城以后,十一郎只把一个螺钿火柜进献了皇宫内院,另外两个竟然直接拍卖了,一下得了数千的钱,他拿这些钱在京城花天酒地,老家的父亲乌纱帽不久之后就被摘了。

什么是螺钿火柜呢?这个东西我们应该拆成两部分来研究,首先是“螺钿”,它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使用螺壳、夜光贝和扇贝等外壳为原材料,使用特殊手段将它们仔细磨制成人物、花草和虫鱼形状的薄片,然后按照一定的纹理,把这些薄片依次镶嵌到器物上,这就叫做螺钿。那什么叫做“火柜”呢?

想要知道什么是火柜,就一定要先知道什么是“火炕”,作为中国北方人的“暖床”,火炕的历史十分悠久,《新唐书?高丽传》中记载:"(其人)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可见火炕在唐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其实火炕就是在没有锅炉的年代里,人们使用砖石等物,垒砌而成的可供睡觉和休息的家庭器物,在下面置一火炉,只要添煤炭入火炉,炕就会发热,故名火炕。

当然火炕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张床,那火柜难道是一个“柜子”吗?事实并非如此,以在宁波看到的一个火柜为例,它长2米,宽1.1米,高0.6米,看起来和一张床差不多,但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用木头制成,柜子的盖板也是“床板”,盖板距地面有五六十公分,它是可以灵活移动的活木。

火柜的下层是空的“柜子”,但是这里面放的可不是衣物,而是一个“火缸”的大炭火盆,除了炭火,再在上面铺些木屑和谷壳等燃料,最后再用一床厚被盖住火柜的上端,这样既能保证人的温暖,又能让火柜保温,它通常能保持八九个小时的热度,这对于南方人而言,足以抵御寒冬的冷风了。

火柜虽然用起来十分温暖,但是它也有很多缺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健康不利,一直拿被子捂着炭火盆,烟熏还是小事情,一旦炭燃烧释放的有毒气体无法及时挥发,有可能会造成中毒的情况,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安全隐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早已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即使是在农村,也是户户通电通电,所以火柜正在被暖风空调、电暖器和电褥子取代,也许再过几年,火柜就再也看不到了呢!

在现代人看来,火柜有太多的弊端,但在宋朝的时候,火柜可是超级的取暖神器。童贯这样见过世面的大人物,在寒冬时候收到一个精美的“御寒神器”的话,想必也会乐滋滋的收下吧?从这件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出,华夏民族是聪明和睿智的,他们不被苦难击垮,而是动用头脑发明新的生活用具去适应它,这正是我们学习和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呀!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文物收藏#太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